“曼陀罗绘画疗愈之探索表达忧愁和烦恼的模式”主题活动
“曼陀罗绘画疗愈之探索表达忧愁和烦恼的模式”主题活动
艺术设计学院·戴紫旭
一、案例背景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其中,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教育部党组又于2018年7月4日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可见,心理育人既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心理育人即育人心理。人的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因此,推进心理育人工作,实现育人心理目的,就必须通过培养人形成正确的认知、积极的动机、健康的情绪、健全的人格以及能够不断发展的能力而发挥其作用。过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于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而现在的心理育人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立足于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这意味着老师不再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积极引导、发掘学生潜能,培养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养成了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抵抗来自外界的种种冲突、接纳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既是心理育人的初衷,也是心理育人的目的。
二、思路与设计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艺术设计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学院生源特点,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主题活动为依托,让思政教育与心理主题活动有效融合,让思政教育助力学生解决内心困惑、提升心理素质、培养阳光心态。
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基数庞大,心理预警学生数量日益增涨,目前总数已达到1116人。呵护学生心灵健康、降低危机事件发生概率,不仅要构建心理支持系统路径,健全“宿舍长——心理委员——班主任——专业辅导员——心理工作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学生心理工作网络,对心理危机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置、及时转介;更重要的是需要构建学生提升自我意识路径,通过开展契合学生兴趣爱好、与学生实际心理状况密切对应的心理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进而自发地去成长和发展自我。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在与人相处的行为方式上,更加注重自我情感的体验。由于从小花大量的时间练习专业,艺术生普遍对文化课缺乏兴趣,没有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习惯,知识面窄,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上也缺乏有效的引领,是心理问题的易发群体。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大都照本宣科,常规的知识概念阐释方式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学生至多记住几个名词解释,甚至过分解释心理异常的概念及特征,容易对号入座、贴上标签,对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帮助。相较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大学生心理主题活动以学生熟悉的工具作为教授媒介,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同时将熟悉的工具运用在不同的学科知识上,还能增强课堂的趣味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绘画疗愈作为当下运用较多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之一,是通过作图的方式来展现人的心理活动。绘画疗愈不要求专业性,不限制内容,只要拿起画笔,心随手动,留下的任何图形、符号都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绘画能更有效地协助人抒发自己内心压抑和隐藏的情绪。常见的绘画疗愈有曼陀罗绘画疗愈,该疗愈以曼陀罗心理学为基本原理,通过绘画的形式,起到增强自我,化解创伤,激发自性动力的作用。曼陀罗绘画疗愈所采取的绘画形式分为结构式曼陀罗和非结构式曼陀罗两种,前者有给定的曼陀罗图形模版,绘画的过程即是涂色的过程;后者则是在规定尺寸的空白大圆内自由创作。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借助简单的冥想静心,将意识聚焦于身体;然后思考特定的问题,如你是一个容易忧愁的人吗?体会此时的感受;接着凭自己的第一感觉,在纸上涂色或作画,放下一切评判和头脑干扰;画完后观察画面,体会画后的心情变化,详细记录;最后分享交流。
三、实施与成效
“曼陀罗绘画疗愈之探索表达忧愁和烦恼的模式”主题活动由艺术设计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副站长戴紫旭老师组织教授,由学生组建的心海艺站学生干部协助承办负责。
活动前期准备:学生心理近况调研
借助辅导员、班主任及心理委员的抓手作用,定期走访寝室,和学生谈心谈话,对学院学生近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现状、承受挫折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具体表现在毕业年级毕业设计难以完成、与室友的矛盾日益增加、担心专升本失利等,焦虑和压力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没有机会表达,或者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便会成为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旦引爆,伤人伤己。
故可以借助结构式曼陀罗中的忘忧草曼陀罗模版,让学生在涂色过程中,通过探索和觉察来呈现和不断优化自己的应对机制,让焦虑和压力得以释放和流动,从而发现自己不曾了解的天赋和能量,培养积极的情感能力和积极的认知能力,整合自我的心理冲突,实现自我疗愈。
活动第一部分:曼陀罗绘画理论学习讲座
首先介绍曼陀罗花,让学生观察曼陀罗花,描述花的特点及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接着简单介绍曼陀罗绘画的样式,让学生了解曼陀罗绘画的不同风格与差异。然后通过讲述心理学家荣格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曼陀罗绘画疗法的产生过程和作用。最后,着重介绍忘忧草曼陀罗,通过分享古代关于忧愁的诗句,让大家意识到忧愁之心人人皆有,会感到忧愁和烦恼是很正常的事。但古人会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代表的表达性艺术来转化情绪,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艺术性的方式来化解忧愁苦闷。
活动第二部分:曼陀罗绘画创作
正式的绘画创作开始前,带领学生通过冥想来进行放松。随着音乐和引导,学生的身体逐渐放松,慢慢使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感受当下。放松结束后,学生带着内心的感受和对刚刚知识的理解,绘制自己的曼陀罗作品。
绘制过程要求学生在音乐声中,专注于自己的作品,注意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提醒学生不要随便偷瞄他人的作品,也不要随意去评价他人的作品。
绘制完成后,邀请学生展示和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图1 绘制过程
图2 绘制过程
图3 绘制成品
图4 绘制成品
图5 活动结束合影
活动成效
本次活动是自艺术设计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心理主题活动中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活学生大脑的自然愈合能力。艺术媒介能够最大限度地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创造安全、舒适的心理空间,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不足。
同时,在艺术生群体中开展基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主题活动,有“润物细无声”之成效。学生在绘制曼陀罗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的内心,享受当时当刻,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经历会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当学生再次拿起画笔绘制自己的专业作品时,也能够全神贯注地去感受绘画给自己带来的积极情绪,从而培养积极的认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活动在广轻设计心海艺站公众号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关注,报名情况异常火爆。学生活动参与度高,活动现场氛围活跃,学生评价好。参与学生通过绘画把内心积压的情绪表达出来,缓解了负性情绪,激活了自己的内在能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感受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作品、理解自己的作品,所有参与学生不约而同地完成了一次与自我的对话,真实地看到自己。
四、特色与亮点
(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心理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先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自助的意识和能力。
(二)以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
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艺术生特点,本次活动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相联系,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都有体验感。以绘制曼陀罗作品为主要活动形式,让学生即时获得体验与成长,使心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与互助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三)充分发挥艺术的心理疗愈功能。
曼陀罗绘画疗愈既使用了绘画心理分析的原理,起到心理投射的作用;又利用了涂色解压的原理,让人们将负性情绪以涂色的形式表达出来,宣泄情感、释放压力,调动积极情绪。同时,在专注和心静的状态下,涂色也是自我欣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体会正性情感,形成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
(四)增加心理支持系统路径。
本次活动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所想所愿,在从上而下地进行心理知识输入的同时,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改变了以往课程中沉闷的气氛。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引入其他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开辟了新的心理支持系统路径,以此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专业优秀、身心健康的艺术人才。
编辑丨袁润民
审核丨张巧真
内容来源丨学生工作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