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多元学业支持队伍下沉社区,构建精准帮扶全链条

发布时间:2025-04-30 21:14:57 曾峥 刘敏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正经历着从物理空间到育人载体的范式革新。武汉工程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通过引入专业教师、思政队伍、朋辈学生等力量下沉社区,重构学习场景、重组服务资源、重建育人机制,将学业帮扶”深度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日常“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赋能多元化帮扶体系建设。

一、专业导师进社区,打造学业帮扶品牌

学校学科门类较多,部分科目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业发展存在困难。为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学校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解决学业困难的难题。

党委学工部立项支持学院开设专业课程辅导,分学科解决专业性学业困难,提供精细化定制服务。打造学院“学风建设品牌”,这些品牌成了课堂教学之外强有力的支撑。数理学院的“知数答理学堂”、外语学院的“语你同行”学业辅导等学生工作品牌项目,构建“老师定方向、朋辈传方法、管理保效能”的导学闭环,聘请60名专业教师担任“一站式”学生社区学业导师,坚持每周在学生社区开展数学、物理、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业辅导,帮助学生向学、好学、善学,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学校定期组织党员教师、青年博士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学术讲座,分享科创前沿、科研经历与个人成长等,搭建起稳固的师生交流桥梁。此外,邀请学科竞赛优秀指导师分享备赛、参赛等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潜能,实现以赛促学,有力推动“三全育人”向纵深发展。同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专家进社区开展讲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融合,深化协同育人。

图片1.png

高等数学教师曾华在学生一站式社区进行高等数学科目答疑


二、思政队伍进社区,架起学业帮扶桥梁

辅导员是学业帮扶的核心枢纽,他们既像“桥梁”连接学生需求,又像“传感器”精准捕捉学情动态。学校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枢纽式”资源调度能力,精准定位学业困难学生,解决了传统帮扶中“资源悬浮”与“需求错配”的痛点。

辅导员在掌握学业困难学生精准数据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专业导师队伍开展学业帮扶。除此以外,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培育建设为契机,培育“明理博学”辅导员工作室“微特师姐”生涯发展工作室“同心·石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化育启思”育人工作室等一批学业帮扶类型的育人品牌,日常开展学业困难学生思想帮扶工作通过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家校协同共育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将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帮扶成效来看,辅导员工作室近一年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1000余次,挂科率下降20%,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获奖人数增长55%。

图片2.png

“微特师姐”生涯发展工作室主持人王乃婧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学生解惑

三、朋辈帮扶进社区,树立学业帮扶标杆

学校依托湖北省教育基金会“我梦见—大学生助勤帮困”项目,以学生对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的方式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朋辈帮扶,整合资源成立了校级“学霸班”示范班。“学霸班”成员采取学院推荐制,汇集了全校各学科中成绩优异的同学,其中获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占比80%,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达100%。

“学霸班”切实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发挥榜样力量,实践“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朋辈教育理念,针对学习适应、短板课程、学业规划、兴趣爱好等问题,因人而异、按需配置,采取“生—生私人订制”模式帮扶。同时,面对全校学生征集学业困难中的难点问题施行“挂牌问诊”,从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到专业“硬骨头”,综合分析学生年级层次、困难类型、科目类别,制定学习方案共同帮扶学生完成学业。自开设以来,已进行面对面辅导时长达1000小时,服务学生6000余人次。线上建立“学霸课堂qq答疑群”,接受广大同学咨询,每天坚持早上8:00到晚上11:00,线上服务学生超过4000余人。“学霸班”同学不仅帮扶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与全校热爱学习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风。

图片3.png

兴发矿业学院21级学生曾书航(保研至清华大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做分享

图片4.png

“学霸班”同学和少数民族同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武汉工程大学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以优化队伍入住深化空间育人功能,推动帮扶机制从“精准覆盖”向“生态共建”进一步跃升建好用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促进传统育人学习空间边界消融、教育资源加速流动、学生学习成长生态活性提升。


责任编辑:刘敏
将“学业帮扶”深度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日常,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赋能多元化帮扶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