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职业学院尚贤社区以文化人,以行践知 ——“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理念在高校的落地和体现,也是高校创新内部治理体系的新载体。立足“文化育人”视角,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内“一站式”学生社区在管理主体、教育阵地、管理合力等方面存在的建设困境,尚贤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的文化育人作用,丰富空间文化内涵,建构了“一纵四横六融”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体系,做好“引、传、赋、浸、倡”六字文章,打造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智慧环境,促进“一站式” 学生社区综合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了“引--传--赋--浸--倡”育人模式,推动“三全育人”格局落到实处。
一、匠心顶层设计,构建“一纵四横六融”体系
以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要素为学理依据,构建“一纵四横六融”体系,培育新时代“六艺”人才。
“一纵”,纵向,党建文化统领整个社区文化建设构建。
“四横”,横向,结合社区现有物理空间,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专业文化赋能、“双创”文化浸润、健康文化倡导四个主题布置活动场域。
“六融”,融合思想引领、社区服务、能力提升、职业发展、文化浸润、心理咨询等六大功能,筑牢学生社区育人阵地。
二、搭建五个平台,夯实“引--传--赋--浸--倡”文化育人模式
(一)党建文化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的优势,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风向标,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实现党建团建双促进双提升。实施“德育铸魂、文明创建、平安法治、强体健魄、美育熏陶、劳动促进”六大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465”五育融合体系。
(二)传统文化熏陶,传承红色文化
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精心设计文化教育活动。线下积极挖掘、校地独特红色资源、工匠精神资源,开展红色文化、工匠精神教育理论研究,编纂红色文化教育、工匠精神读本,为“红匠”育人提供理论和资源支撑;利用新生入校、党团活动等时间节点,开展红色艺术展演、“红匠走读”研学、能工巧匠进校园、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等文化教育活动。线上打造红匠文化数字体验空间,利用新媒体阵地开设“微理论”“微人物”等板块,制作红匠文化“微故事”“微视频”“微电影”;建设数字体验空间,开发交互式线上红色VR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红匠地标打卡”,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大国工匠精神。
(三)专业文化赋能,夯实专业技能
立足专业特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专业技能实践。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色,配合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基因融榜样学习、实践操作等过程,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的有机统一。结合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实践育人特色,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紧密结合,推进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社会化。“翱翔之翼”无人机科技支农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暑期大学生“三下乡”重点实践团队。
(四)“双创”文化浸润,提升创新能力
坚持“育、训、践”相结合的原则,系统规划实施一年级以红色实践为重点、二年级以专业实践为载体、三年级以双创活动为推手的千日领航工程。建有双创职业启航发展工作室,工作室设置三个分区,分别对应千日领航工程的三个阶段。围绕守正创新、家国情怀、技能强国、匠心创业“四个引领”计划,统一规划整合校内育人资源,打造“思、学、社、训、创”五位一体的双创育人新高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开发项目化课程,组建学生团队参加“青年红色之旅”、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育人内涵,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奖40项以上。
(五)健康文化倡导,保障成长成才
设置“知心轩”心理工作室,为同学提供安全、舒适、私密的宣泄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工作室精心设置三个分区,分别为活动区,谈话区,宣泄区。活动区安放了心理沙盘,帮助学生借助无意识内容的沙盘游戏技术发现问题、解开心结,同时为老师后续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宣泄区配备拳击手套、护膝等保护用具,并悬挂《宣泄室使使用注意事项》来规范学生使用行为以免发生意外。室外设置心语信箱,为学生提供抒发自我,排解情绪的私密空间。将心语信箱设置为垃圾桶形状,寓意学生将烦恼、困扰统统像垃圾似的丢掉。同时开展一系列心理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成效与推广
获 “挑战杯”国赛金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三等奖3项;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机器人创新设计社团获评“全国优秀iCAN创新社”;培育省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潍坊市最美志愿者等师生17人,1名同学作为潍坊市唯一在校大学生代表参加团十九大。典型事迹被中国共青团、中青网、中国高职高专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报道30余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