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新生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藏蓝之家”学生社区重构警校生成长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按照学校“藏蓝之家”学生社区建设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推动多方力量深度融入学生社区,重构“三全育人”警校生成长新空间。
一、强化领导力量下沉,构建“领航型”体系
学院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学生社区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
一是坚持校院两级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学校分管领导和学院领导班子主动进学生社区,有计划有组织为学生开展专题党课和集中座谈。同时,学院领导班子每人联系一个学生班级,以“书香公管,三读三讲”读书系列活动为契机,定期组织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谈话,切实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实施领导干部“五个一”工程。每周至少走访一次学生宿舍、每月参加一次区队会议、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每学期组织一次师生对话、每年领办一件民生实事,累计解决警务化管理、学业支撑等五大类134项诉求。
三是创新“双线沟通”模式。学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采取线下“面对面”谈话与线上“键对键”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来联系学生,以“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同时,继续发挥学院党委书记信箱、院长信箱功能,畅通学生与学院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
学院领导、老师深入学生社区讲党课
打造社区文化墙,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学院领导、学管干部定期与学生展开座谈交流
二、夯实思政力量根基,打造“浸润式”环境
学院着力构建“学管干部+社区班主任+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思政工作队伍,将思政教育融入社区生活场景。
一是加强社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所有学生党支部、基层团组织成员牢牢扎根学生宿舍楼宇,为基层党(团)组织提供可靠力量支撑,实现党(团)组织对楼宇、楼层全覆盖。通过日常工作调查,了解广大同学最真实、最迫切、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并从空间规划、设施配套、人员配备等方面整合资源,采用网格化治理方式,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连心桥”功效、“桥头堡”作用。
二是开展各类特色思政主题活动。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依托党团支部持续丰富学生社区主题党团日活动,围绕忠诚使命、学科专业、安全健康等十大主题教育,结合标兵党员评选、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永远跟党走”等特色活动,深化“公安姓党”政治理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同步设立社区心理健康站,动态关注学生思想动向,针对性强化政治引领,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安英模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三是建设“党员先锋”队伍。一方面,学院通过建立健全学院党委委员联系学生党支部、选派优秀干部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双联”机制,强化党支部、团支部、区队间的协同联动;另一方面,同步深化党团共建,以“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好”的标准设立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锋岗,成立入党积极分子战时小组、青年突击队,完善集勤务、管理、作风为一体的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组织团学骨干设立“团员服务岗”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构建党员引领、支部带动、党团互促的立体化先锋育人格局,努力实现“组织扎根一线、先锋活跃一线、作用彰显一线”的目标。
建设基层党(团)组织社区活动场所
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三、汇聚专业力量资源,构建“实战化”生态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推动教学资源向社区一线倾斜。
一是创新“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学院推行“1+1+N”双导师制,由干部教师担任“树人导师”全面指导思想、学业、生活,大四年级增配“学业导师”专项负责毕业论文、专业研究、就业指导。同步优化班主任与兼职辅导员机制,选拔党政团干部及青年教师担任社区班主任,通过成长档案追踪、关键环节精准帮扶等措施,形成“思政+学业”双轨育人体系。同时,学院创建“研理社”,选聘8名骨干教师任社团导师,开发特色课程,指导学生获“青创北京”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省部级奖项23项。
二是搭建“校局协同”育人平台。聘请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等实战单位32名业务骨干担任社区教官,开展“警务技能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建党百年服务保障、冬奥会志愿服务等重大任务,形成“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
三是深化经验交流分享机制。邀请新西兰、香港、尼日利亚等地专家举办讲座,开展“优秀学子回公管”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公安工作现代化前沿”学术沙龙12期,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院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开展学术沙龙等科研讲座,推动教学资源向社区一线倾斜.png
四、凝聚育人合力,锻造“专业化”队伍
学院通过机制创新激发队伍活力,充分激发辅导员工作管理育人效能。
一是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激活管理创新动能。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推进学生党团建设、思政教育、警务化管理、学风培育及心理健康服务,深化“教育+服务+管理”三维联动机制。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育人模式,将奖助贷帮扶、就业指导与警务实践深度融合,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二是夯实专业化建设路径,赋能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全辅导员“双线晋升”机制,完善“培训+实践+研究”能力提升路径,扩容队伍规模,选树先进典型,强化榜样引领。学院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支持辅导员学历进修与专业资质考取,同时,设立学院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推动理论实践双向转化,构建“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实战经验”深度融合的队伍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