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育e家”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25 13:58:31 知行社区

一、案例简介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一站式社区建设指示,数智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赋能成长”为核心理念,构建“12345”学生社区建设模式:

1743132706935.jpg

通过学生深度参与治理,将传统学生社区转化为“艺术实践+思政教育+全面发展”的立体化育人空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艺术类高校社区治理范式。

二、工作成效

(一)个艺术育人中心:社区育人中心建设

自开展“学生自治、全员参与”的社区建设以来,以“艺术赋能成长”为核心建设理念,构建了功能丰富的育人平台和学生主导的治理机制。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时代主题,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的“社区展示墙”“沙画工作坊”“红色教育长廊”等特色空间,将美育与思政相融合,形成文化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立体场景。

(二)个实践场景:网络与社区宿舍双轨实践

通过构建“网络与社区宿舍”的双轨实践场景,实现线上线下育人空间的深度融合。二者形成“虚实互补、资源互通、教育协同”的育人闭环,既延伸了美育教育的延展性,又深化了社区空间的互动性,推动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与实体实践中实现美育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3支学生团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艺心向阳”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天津市文化发展规划,融合专业优势与思政教育,开创"艺术+"志愿服务新模式。团队通过校地共建机制,在宁河区廉庄镇绘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墙绘,在大寺社区创作"民族团结"墙绘。

1743132784494.jpg

设立“艺创实验室”美育实践团队,在社区开展非遗手作教学,面向校内师生群体,年均参与1000+人次,师生深入地方社区,获院系两级一致好评,其中《国家级旅游景区新文创-铜敲》、《天津哪吒小镇民间文化IP与周边创意设计》等项目获国家级立项。

1743132794996.jpg

设立“艺起学习”学习帮扶小组,由高年级学生组成“学业导师团”,开展“一对一”课业辅导,2024年帮助200+学困生提升成绩;

1743132816520.jpg

学业导师团下社区

(四)4维矩阵建设:全过程育人

        育人维度

实施路径 贯通阶段 育人目标
I.专业能力筑基 以专业课程与社区空间改造项目为抓手,夯实学生艺术基础能力 大一至大二 建立“一专多能”复合基础
II.社会实践赋能 将社会服务需求转化为育人项目,推动学以致用 全学段轮动 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III.跨学科融合突破 通过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艺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碰撞 专题模块化推进 激发创新思维与跨界协作能力
IV.网络+社区双轨提升 依托“线上学习通学习平台+线下宿舍实践社区”协同体系,构建“线上+线下”多维联动育人生态 每学年专项推进 实现艺术技能与生活美学的双向渗透

(五)育融合路径:全要素协同发展

德育贯穿始终:

通过举办社区“红色经典再现”画展、主旋律艺术创作大赛等,将党史教育深度融入实践场景。

智育强化支撑:

以“问题导向+项目驱动”模式深化专业能力培养。通过“莲年有余”主题设计等课题,等设计以艺术项目驱动学习,推动学生在实际创作中掌握视觉符号语言、提升个人艺术素养。

体育活力激发:

搭建“传统非遗+现代艺术”的体艺融合平台,以《惊蛰·春之醒》《霜降·秋之思》等“二十四节气舞蹈展演”原创剧目,体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传统养生智慧。

劳育知行合一:

构建“学分激励+任务驱动”劳动教育体系,设立“劳动素养学分”,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墙共创”等活动,运用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劳动与艺术的深度结合,培育责任意识和创客精神。

美育赋能成长:

采取“全场景渗透+全员技能覆盖”策略,通过开展“一人一艺”工程,确保每名同学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最终实现“以艺载德、以美促思、以创赋能”的综合育人效果。

三、经验启示

(一)全过程育人创新点

从基础能力到跨学科融合,形成“筑基-赋能-突破-升华”的连续成长路径;实行“学生提案-学生策划-学生监督-学生评价”的闭环管理;

1743132829808.jpg

学生全链条参与机制

(二)实施成效数据

“艺育e家”一站式社区通过跨学科融合与社会实践深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本年度数据显示,以美育为切入点的跨学科项目在省级以上竞赛中的获奖率为58%,其中美术、设计与教育学交叉的社区公共艺术项目成为创新热点;社会实践维度中,学生依托美育实践开展的社区服务总时长达2400小时;在成果转化层面,通过美育实践孵化机制,社区美育实践项目转化为“互联网+”“大创计划”等赛事成果转化率为45%,例如校园文创产品研发、社区景观艺术改造等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美学素养培育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赋能价值。


责任编辑:叶珂含
艺术学院构建“12345”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将传统学生社区转化为“艺术实践+思政教育+全面发展”的立体化育人空间。
天津仁爱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线原则”,推动领导、思政、管理、服务力量下沉社区,打造三全育人新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