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匠心育人”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25 13:28:36 熊健 韩京海

轨道交通学院紧扣《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及《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要求,立足产教融合、德技并修职教定位,构建数字赋能·匠心育人一站式社区生态。聚焦数字职教发展新赛道,以“AI+轨道双核驱动,依托智慧学工平台、移动终端矩阵及校企共建数据库,打造数据贯通成长链、场景融通教育链、服务联通需求链的育人新范式。针对00网生代特质,将地铁精神、工匠文化注入数字化场景,实现思政教育沉浸化、学业指导个性化、职业发展全程化,形成数字触角感知需求、匠心文化浸润成长的特色育人闭环,让技术赋能回归育人本质,助力学生成为精技艺、强心理、懂创新的新时代轨道工匠。

一、数智思政“四维协同”

轨道交通学院立足“AI+轨道专业特色,将数字赋能贯穿学生工作九大职责,构建思想铸魂-学业导航-心理润心-服务护航四维协同育人体系,打造沉浸式、场景化、可生长的智慧社区生态。

(一)思想铸魂:数字赋能红色基因传承

通过轨道云党课·VR红色专列开发地铁精神馆”“地铁党史长廊等展厅,学生亲身体验重走铁路历史路线等红色研学项目;2024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党课10场,参与率达93%轨道青年说·AI直播间搭建地铁车厢虚拟演播厅,学生化身主播讲述工匠精神,生成短视频24期,抖音话题#交院学子#播放量破20万。通过创新信号灯微课堂,利用班级群推送党史知识短视频;通过青匠议事厅·数字民主实践搭建QQ智能议事平台,设置实训室管理”“宿舍文明公约12类议题模板,推行班级数字孪生体,通过PU活动平台展示班级党团活动成果,动态生成团支部活力指数

(二)学业导航:数据驱动职业成长全周期

学风建设云督导:教室智能考勤系统与教务数据联动,迟到率同比下降42%;学院生成“AI画像·成长雷达图,整合教务、实训、消费等18类数据源,通过“E交院-学工系统自动生成学业预警(2024年推送127人次)、技能短板分析报告(如专业课程操作规范掌握度低于70%”);开发地铁站长管理模拟器,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完成调度指挥、应急处置等任务,系统实时生成领导力评估报告;开设信号系统故障诊疗直播间,企业导师远程指导排查模拟故障,2024年帮扶学困生300人考取低压电工证书。

(三)心理润心:智能感知精准护航成长

情绪信号灯·AI预警系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功能式布置智能摄像头,通过微表情识别技术捕捉异常情绪,2024年触发预警23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7起。学院心理-熊出没工作坊设计“keep线上体能训练,学生在强身健体运动中缓解焦虑情绪,2024年工作坊心理朋辈工作人员通过线上树洞回复、线下咨询等暖心服务时长超300小时。

(四)服务护航:智慧场景提升管理效能

公寓大脑·数字管家开发线上故障报修系统,学生登录E交院即可在线报修故障,简化手续且报修处理时长缩短至2小时内。参军入伍智能计算器输入体能测试、专业课程等数据,自动生成服役方向建议(2024年参军人数同比提升55%);退役士兵线上群对所有退役士兵的免修课程、学费减免、补考重修等业务提供精准服务;设计医保政策知识图谱,构建160个医保政策关联节点,语音提问即时反馈(如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咨询效率提升70%

二、数字劳动“三创融合”

轨道交通学院聚焦创新赋能、创业提质、创造增值三维目标,构建数字技术+专业劳动+价值转化的育人闭环,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数字劳动新范式。

一是创新实训模式,开发地铁检修虚拟仿真系统,学生通过AR眼镜完成轨道电路故障排查、列车转向架拆装等数字化实训,系统实时采集操作轨迹数据(如工具使用规范度、故障定位准确率),生成技能成长热力图2024年累计完成线上实训1.2万学时,获国赛奖项2项、省级技能大赛奖项7项。

二是创业实践平台,搭建青匠成长区块链平台,用劳动积分(如社区志愿服务50小时)兑换公司实习;开设轨道微创业直播间,学生直播演示智能轨道检测仪制作”“地铁模型DIY”等劳动过程。

三是创造价值转化,实施数字工匠反哺行动,创建轨道劳动成果云展厅(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企业可扫码查看学生技能档案并发送实习邀约,2024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6%

三、辅导员工作“四精工程”

精准识别:运用BI看板动态监测五困生(学业/经济/心理/就业/适应困难),建立13类预警模型。

精细服务:打造“15分钟响应圈(企业微信智能应答+人工服务),2024年办理医保咨询、征兵政策解答等事务487件。

精巧引导:制作轨道青年说短视频98期(抖音播放量超50万),用梗文化解读工匠精神。

精益赋能:开展数智育人能力提升计划,辅导员人均掌握SPSS数据分析、H5场景制作等技能。

四、创新特色

元宇宙班会:在虚拟高铁车厢中开展诚信教育、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到课率提升至96%

“AI辅导员小轨:自主研发智能问答机器人,累计解答奖助贷政策等问题2631次,准确率92%

数字工匠勋章:将劳动教育、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NFT数字勋章,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建设成效

数据穿透:2024年学生事务线上办理率达89%,纸质材料减少63%

育人提质:学生违纪率下降37%,参军人数同比增长55%,劳动实践参与率100%

品牌彰显:获评省级智慧校园建设案例,校企合作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服务》等3门数字化课程。

六、未来构想

深化数字孪生社区建设,计划2025年实现:

实训设备物联网全覆盖,构建技能成长数字孪生体

开发轨道生涯元宇宙系统,模拟地铁全岗位工作场景;

建设AI伦理教育实验室,培育有温度的数字化工匠

图片1:PU第二课堂、轨道学子说.png

图片3:微信公众号宣传.png

图片4:医保政策解读、退役士兵线上一站式管理.png

图片5:创新创业训练营.png




责任编辑:沈祎忱
聚焦数字职教发展新赛道,以“AI+轨道”双核驱动,打造“数据贯通成长链、场景融通教育链、服务联通需求链”的育人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