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共建共享共成长”四公寓二号楼“一站式”社区治理创新实践
一、品牌背景与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校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通过空间重构、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构建集思想引领、学业支持、生活服务、文化浸润于一体的育人平台。环建学院基于四公寓二号楼(以下简称四公二)以“学生成长合伙人”为核心视角,重点展示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经验。
二、学生参与的三大核心板块(一)社区治理合伙人——创变者计划
通过构建“学生主导-师生共治”模式,培养学生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与社会创新意识,推动从“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创造者”的身份蜕变,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由7名学生代表组成,统筹社区活动策划、设施维护、权益反馈,全年召开听证会12次,推动加装体育运动设施等民生工程落地。
2.楼栋微更新项目:环建学院学生主导设计“星空走廊”文化墙,材化学院学生研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3.社区公益岗:设立7个固定志愿服务岗位,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涌现出“爱心跑腿团”、“驻楼义工队”等特色团队。
(二)学业支持合伙人——朋辈领航站
激发自主学习动力,依托朋辈导师经验共享、学风共建与资源协同,构建学业帮扶与成长互助生态,培育互助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具体做法如下。
1.学士导师“零距离”:学士导师定期为社区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针对性开展谈话,了解学业、生活和情感状态。
2.朋辈互助联盟:组建由50余名党员同学构成的朋辈帮帮团,开展“朋辈下午茶”活动20场,覆盖学生300人次,挂科率同比下降42%。
(三)文化浸润合伙人——星火计划
以学生创作为载体激活文化传承内驱力,构建多元文化互助网络,培育青年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创新与社区共生,具体做法如下。
1.跨学科创新工坊:联合公共实验中心开设“未来实验室”,孵化出智能机器人等实践项目,荣获亚洲公开总决赛季军。
2.星火读书会:设立“宿舍读书角”,组建青年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三、创新机制与长效保障(一)双螺旋评价体系
1.实施“过程积分+成果认证”考核模式,将社区参与度纳入综合测评学分,颁发“社区达人”认证证书。
2.开发“社区成长档案”小程序,实时记录学生贡献值,形成可视化成长轨迹。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与上海建工、市东医院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实习岗位,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四、典型经验与榜样力量(一)“枫桥经验”校园版
环建学院“矛盾调解队”运用专业特长化解宿舍纠纷15起,构建起“预防-调解-跟踪”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二)特殊群体关爱模式
心理健康协会创建“阳光驿站”,通过同伴支持帮助11名学业困难学生顺利毕业。
(三)学生领袖成长案例
2022级学生张同学从旁观者成长为学生社区委员会骨干荣获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最美家人称号。
五、未来展望
四公二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工作:1.开发社区治理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服务需求智能感知;2.建立跨校区资源共享机制,打造区域性学生社区联盟;3.推行“社区导师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
通过“空间赋能+制度创新+文化浸润”三维发力,四公二已形成“人人参与、处处温暖、事事成长”的社区育人新样态。未来将继续探索具有示范价值的育人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样板。
学生参与社区议事会现场照片、志愿者服务场景
学生导师在社区辅导同学、朋辈课堂一对一
实践训练照、学生宣讲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