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AI+时代教育变革与未来发展研讨会暨“码蹄杯”编程实训基地授牌仪式

发布时间:2025-04-08 15:18:06

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3月29日,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会员活动中心、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举办AI+时代教育变革与未来发展研讨会暨“码蹄杯”编程实训基地(苏州大学)授牌仪式。参加本次会议的有高校与企业领导,“码蹄杯”江苏赛区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代表以及中小学院校师生,共同探讨校企合作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CCF苏州会员活动中心副主席王进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教育形态,“AI+教育”成为热议焦点,此次研讨会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408151504.jpg

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方亮发言,面对人工智能新浪潮,苏州大学主动拥抱变革,他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领域开展的探索与实践:一是构建AI赋能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建设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三是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型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师数智化素养与创新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408151557.jpg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向创新化、实践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苏州大学与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合作共建码蹄杯编程实训基地(苏州大学)。“码蹄杯”程序设计大赛作为教育部认可的榜单赛事,旨在挖掘和培养优秀的编程人才,提升参赛者的算法和编程能力。百度集团高校合作部总监李轩涯在讲话中也谈到编程能力是计算机领域从业者的必备核心技能,他鼓励同学们珍惜比赛机会,在竞赛中不断磨砺技艺,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408151559.jpg

活动中,来自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百度集团的专家教授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行业经典案例,分别就“学科大模型研究与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与思考”以及“AI 时代下创新思维及工程能力的养成思考——以百度500万大模型人才培养计划为例”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洞见与启发。

随后,省人工智能学院、高校组、中小学校组展开分组研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入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408151601.jpg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专业培养方案,打造了“AI+X”交叉融合培养体系,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化的知识架构。同时,开设了“AI创新人才培养菁英班”“X+ai新生研讨课”“人工智能通识”产教融合系列讲座,带领学生从多视角认识AI、拥抱AI。正如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吉伟所说,“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教育变革会越来越快,学校和社会的边界正越来越模糊。在此背景下,教育需要充分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特别是要引入企业、协会等,推动教育的变革,从而能够让学生培养适应未来不确定的能力。”

责任编辑:蒋闰蕾
AI赋能教育 | 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AI+时代教育变革与未来发展研讨会暨“码蹄杯”编程实训基地授牌仪式。
苏州大学深入实施“铸魂逐梦”工程,精心打造富有苏大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育人综合体,建设时代新人培育新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