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并行·四阶递进”入驻新模式——“七彩人文”工作站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
人文艺术系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重点工作安排,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效整合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不断丰富社区育人队伍,推动各方育人力量压到学生中间,构建了多元协同的育人新格局。立足于系部和子站场地实际,工作站的建设突出美育工作特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精心谋划,有效整合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不断丰富社区育人队伍,推动各方育人力量压到学生中间,协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和育人品牌。
目前进入相对稳定运行阶段,党政领导、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思政及体育老师等多元力量共同入驻,书记项目、名班主任工作室项目、第二班主任等工作机制,党课、团课、明德讲堂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工作站灵活开展,开展了环境美化、升级,邀请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经常性开展传统文化交流传播活动,学生骨干“一站式”社区服务能力培训会等系列活动。未来将逐步丰富社区内涵,建设成为集引领性、体验性、实践性于一体,融思想化、内容化、空间化于一身,打造成为加强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
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人文艺术系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积极引入企业导师和校友资源,与多家知名文化企业建立合作,聘多名企业导师定期开展行业讲座、工作坊和项目指导,帮助学生获得宝贵的实习机会、参加设计竞赛奖项;同时建立多名由优秀校友组成的导师库,通过创业沙龙、作品展览、职场分享等形式反哺母校有效促进了校企协同育人和校友资源反哺的良性循环。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社区育人资源,更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为学生职业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资源使用效益,打造更具特色的人文艺术育人社区。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创新性地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范式转变,彰显了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多方力量的协同入驻,不仅打破了传统校园治理的物理边界,更重构了“三全育人”的生态格局——辅导员队伍筑牢思想根基,专业教师深化素养培育,企业导师衔接产业需求,校友资源传承精神血脉,学生自治激发内生动力。这种“校政企社”多维联动的育人模式,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又诠释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中,学生社区已从单纯的生活空间升华为价值引领的思政阵地、专业延伸的实践平台、文化浸润的精神家园。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育人共同体建设,让教育更有温度、管理更有精度、服务更有深度,真正实现“人人皆育人之人、处处皆育人之地”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