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密“拉索”!
你听过《青藏高原》中的“呀啦索”,
却未必知道4400米高原上的“拉索”。
这个听似熟悉的名字背后,
隐藏着怎样的宇宙奥秘?
4月27日
中飞院“明德思政大讲堂”邀请
中国科学院院士
“拉索”首席科学家
曹臻
为我们揭开“拉索和宇宙深处的奥秘”
本次活动也是科学与中国
“千名院士 千场科普”系列活动之一
讲座前,曹臻院士在学院院长关立欣陪同下参观中飞院校史陈列馆、广汉机场等地,听取学院总体情况和办学历史等情况汇报,了解学院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近年来围绕国产大飞机、智慧民航建设等方面学院开展的科研工作。
曹臻院士说
我对中飞院的印象非常深刻,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极具特色与重要意义的一所大学,肩负着培养特殊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今天能亲眼看到众多优秀飞行员在这里学习、成长,令人十分震撼和感动。希望同学们能踏踏实实地掌握好专业本领,珍惜这段短暂而宝贵的学习时光,努力实现人生的一次飞跃,成为学院与行业所期待的栋梁之材,从这里真正踏上实现梦想的征程!
当日下午,中飞院“明德思政大讲堂”活动在广汉分院初心讲堂举办。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谐音“拉索”)首席科学家、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曹臻以“拉索和宇宙深处的奥秘”为题作学术讲座。曹臻院士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细的动画演示向我们细致讲解了宇宙线的发现以及中国团队对“拉索”的建设历程。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刘英,广汉分院党委书记范军,广汉分院院长葛志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学院师生代表近350人参与讲座。
主题报告
以“拉索和宇宙深处的奥秘”为题,曹臻院士围绕中国宇宙线研究历程、拉索建设过程中攻克的技术难关、拉索的重大科学发现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
曹臻院士以中国宇宙线研究历程为切入点,回顾了从云南东川落雪山起步,经羊八井ASγ实验,到建成全球领先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他指出,拉索选址海拔4400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科研团队攻克高寒缺氧、冰积层施工等难题,自主研发光电倍增管、高精度时钟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探测设备国产化突破。
曹臻院士重点介绍了拉索的颠覆性成果:建设期间即精确测量蟹状星云高能亮度,发现70余个新宇宙源,并于2022年联合卫星首次完整记录史上最亮伽马暴GRB 221009A,这些突破性进展被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和《Nature》高度评价为“改变历史的突破”,为伽马天文学与粒子天体物理领域开辟了崭新的窗口。他强调,拉索团队将持续深耕观测数据,期望在宇宙线起源、高能粒子加速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致辞
范军在致辞中对曹臻院士以及现场观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曹臻院士团队克服困难建成拉索,体现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神。他勉励学生保持好奇心、锤炼本领、胸怀家国情怀,做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先行者,不断为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现场互动
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踊跃提问,曹臻院士以质朴平实的语言作出深刻解答,在有限的交流时间里,为听众打开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思维之门。
提问
太空探测与高原探测在探测高能粒子
方面有何主要差异?
回答
在太空中,探测器能直接捕捉高能粒子,已记录七千多个事例,而地面拉索仅观测到100来个。但两者探测的能量范围迥异,太空探测器捕捉的粒子数量随能量急剧减少,能量每提升一个量级,数量便锐减千倍。若想探测更高能量的粒子,探测器规模需大幅扩张,这在太空中难以实现。因此,人类选择在地面利用低成本介质进行探测,以攻克观测高能量粒子的难题。
提问
拉索在宇宙研究领域与欧洲CERN、
美国费米对撞器相比有何特点?与
德国马普所的合作前景如何?
回答
德国在宇宙研究领域贡献独特,不仅研究成果丰硕,还开发了广泛应用的通用分析软件。但在建设大型探测装置方面,德国已落后。中国目前建设的探测装置更为先进,至少领先20年。我们既需向德国学习,也期待与其合作,引进其人才、技术及科研经验,如邀请德国科学家参与中国实验项目。
提问
当前研究是否发现超越爱丁顿极限的
伽马射线源?这对现有理论有何挑战?
回答
爱丁顿极限是黑洞吸积物质的速率。目前观测到能产生巨大能量影响的现象,能量均超越了爱丁顿极限。研究中已发现特殊的加速粒子过程,即极端加速性,这是拉索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已出现挑战现有理论和模型的现象,随着研究深入,可能会提出更好的解释。
现场,曹臻院士向广汉分院师生赠送科普著作,广汉分院院长葛志斌向曹臻院士赠送飞机模型,飞行学生代表为曹臻院士献花。
感悟与收获
通过曹臻院士的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50年代第一批观测者在云南海拔3200米处建设我国第一个观测站时所立下的誓言:“头顶青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相信这句话不只是先辈们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壮志,更是激励我们每一位奋斗者挺膺担当的决心!
——中飞院飞行教师 刘铠鸣
曹臻院士的讲座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将来,真正做到了明德与说理的高效融合。作为经管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也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将努力做奋斗精神、科学精神的传播者,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发展,为祖国强盛贡献微末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 牟勇忠
聆听曹臻院士的讲座,宛如推开一扇通往宇宙秘境的大门,那些前沿理论与探索故事,让我深刻感悟到宇宙的浩瀚神奇,也见证了中国科学领域的跨越发展。作为飞行学员,我深知使命在肩,定以曹臻院士及其团队为榜样,秉持探索精神钻研飞行技术,以扎实本领投身交通强国建设,在蓝天之上书写责任与担当。
——广汉分院飞行学生 郑一凡
作为中飞院“明德思政大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讲座不仅提供了一次珍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更探索了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实践与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向未来,中飞院将继续以“明德思政大讲堂”为平台,吸引更多顶尖专家学者参与,进一步推动科技前沿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航空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贡献更多中飞院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