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阳光学院

书院电影工坊研讨会(一)|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系列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4-23 20:32:21

图片1.png

 3月28日,求是书院Cinephilia电影工坊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举办了以“影海拾贝”为题的系列研讨会。研讨会“以光影为媒践行美育理念”,将中国电影百年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类影片:动画片、武侠片和伦理片作为了解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窗口,将电影文化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创新,倡导“以美为媒,五育共美”,探索“五育融合”的创新实践路径。电影工坊通过劳动教育(物料执行与放映操作)、美育(视觉分析与文化解读)、社会教育(影评写作与团队协作),工坊将电影艺术转化为多维育人场景。

图片2.png

本次研讨会聚焦春节档现象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双导师+多专业”的协同机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七位来自法学、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张梦婷与邱琦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经典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展开深度对话。

图片3.png

经典镜像:两代哪吒的时空对话

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与2025年版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分别根植于截然不同的社会语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主题演变。前者其主题聚焦于“反抗压迫—牺牲自我—新生”的革命叙事,哪吒的牺牲被赋予政治寓言色彩,以牺牲自身反抗“孝”道和封建权威,而后者则处于全球化与个体意识觉醒的语境下,通过“魔童”身份的重构,将主题转向“身份认同—对抗外敌”的探索。

图片4.png

张梦婷老师谈到,当1979版《哪吒闹海》的水火乾坤图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朋克烟熏妆在银幕上交叠,传统与现代的视觉符号碰撞出文化传承的火花。传统哪吒以削骨还父的决绝完成对儒家孝道的终极诠释,其身体的自我牺牲成为伦理秩序的具象化表达;而现代哪吒则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将古典神话注入存在主义的哲学觉醒。这种思想内核的蜕变,正是中国动画从教化工具向文化寓言转型的生动注脚。电影中龙族被天庭压迫的阶层困境,与申公豹的挣扎,构成对当代优绩主义社会的精准隐喻。在看似公平的升仙考试背后,龙族倾尽全力编织的“万龙甲”暗喻阶层跨越的沉重代价,而申公豹被迫成为仙族工具人的命运,则揭示了结构性不公如何伪装成个人奋斗的失败。这种将传统神话改写为现代寓言的叙事策略,不仅让经典形象获得当代性重生,更在视觉奇观中埋藏了对社会机制的深刻反思。

邱琦老师认为,哪吒的叛逆与挣扎不再局限于对抗具象权威,而是指向个体身份、社会偏见,甚至是对当下国际环境的隐喻。在文化重构当中,1979年版以传统京剧、敦煌元素与民乐强化传统符号的纯粹性,而2019年与2025年版哪吒,通过暗黑视觉、人物反差设定等解构传统形象,并引入敖丙与哪吒的复杂羁绊,以普世化的亲情、友情叙事突破文化壁垒,助力全球化传播。两部作品都有“反抗精神”的主题传承,但前者指向封建秩序的颠覆,后者转向自由的争夺,这种演变恰恰折射出同一英雄人物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时代精神也在不断进行演变。

图片5.png

 旧版哪吒闹海主要反映了哪吒为陈塘关人民的反抗,反抗的对象是以龙王所代表的封建势力,而李靖与哪吒的戏剧关系本质上是建立在对父权的反抗上,但是与原著相比削弱了其在故事中的比重程度。而新版哪吒因为第一部叙事角度的选择所奠定的故事基调,导致哪吒本身自带的对父权的反抗精神被抹除,李靖夫妇与哪吒的家庭氛围十分良好,其剧情中所面对的危机只能是来自外部危机,家庭内部矛盾被去除。其电影剧情偏向于爆米花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在电影中拥有多个爆点能够带动观众情绪,是一部完成度较高的合家欢电影。

图片7.png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春节档现象级商业片,其票房神话无可争议。然而当资本逻辑裹挟着娱乐化叙事席卷而来,传统神话的精神内核正在被选择性消解。影片删去"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关键情节,将哪吒从反孝道的叛逆者重塑为合家欢语境下的励志偶像,这种改编并非简单的叙事策略,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度重构。哪吒之于中国神话的独特性,在于其对父权秩序的彻底反叛——这不仅是个体觉醒的呐喊,更是对封建伦理的结构性挑战。相较孙悟空"戴上金箍与脱下金箍"的循环式反抗,1979年版本《哪吒闹海》的弑父叙事具有更激进的文化解构意义。而当商业片将这种反叛简化为亲情修复的通俗模板时,传统神话的精神硬度正在被娱乐工业的糖衣炮弹消磨殆尽。

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年的漫漫征程中,电影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形式,成为一种深刻的艺术表达和思想传承的载体。它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更在历史与当下之间架起了一座思想的桥梁,让不同时代的人们得以跨越时空,进行心灵的对话。从《哪吒闹海》的传统演绎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现代诠释,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精神。在中国电影120年的历史长河中,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每一个时代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本期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系列研讨会圆满结束~

期待下一期“中国经典动画作品研讨会”

图片6.png


责任编辑:周郭灵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3月28日,求是书院Cinephilia电影工坊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举办了以“影海拾贝”为题的系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