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盲盒第二十三期|怎么才算被看见,鬼才知道!
3月27日,求是书院电影盲盒活动践行“以光影为媒践行美育理念”,以“以美为媒,五育共美”为宗旨,将电影鉴赏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融合,打造了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电影文化空间。本次电影盲盒,放映了《鬼才之道》。荒诞美学背后暗藏生活哲学,黑色幽默映射社会镜像,对传统伦理的叩问,亦是对优绩主义的磨砺。当镜头语言化作美学课堂,生存博弈照见生命韧性,底层挣扎彰显劳动尊严,光影流转间,五育共美的教育诗篇已然悄然书写。
拆开一袋荒诞狂想曲。
这部充满癫狂美学与脑洞风暴的黑色喜剧电影重磅登场——《鬼才之道》,
满载着对规则与宿命的颠覆性嘲讽,
观众们怀揣着对荒诞真相的灼热期待,
体验一场关于存在主义与东亚家庭伦理的颅内蹦极。
让我们随着导演徐汉强的量子纠缠式节奏,
拼贴出一幅当代电影解构主义狂欢的混沌创作。
每一帧都洋溢着错位的霓虹与失控的蒙太奇,
每一帧都蕴含着对电影第四面墙的叛逆肢解,
每一帧都散发着威士忌混搭枸杞的赛博朋克禅意。
影片信息
所有人都只关心闹鬼吓不吓人,却没人关心鬼闹得累不累。在著名闹鬼圣地“旺来温泉大饭店”414号房里,过气女鬼天后和三流阴间经纪人正在为培养菜鸟新鬼发愁。做人难,做鬼也不易,要脱“鬼”而出、吓出“冥”堂、“鬼”尽皆知,人模“鬼”样的三位必须携手合作,吓出风格、吓出水平,打造新的都市传说!
献给东亚孩子的温柔解药!《鬼才之道》撕碎励志神话,泼熄鸡血鸡汤,用荒诞笔触解剖东亚式亲情困局:那些以爱为名的期待如透明茧房,将孩子裹成精致的标本。主角同学——连姓名都湮灭在集体叙事里的普通人,活着为奖杯鞠躬,死后因平凡作祟,连做鬼都显得不够资格。她最深的伤口不是父亲的苛责,而是那句“你在我心里最特殊”的糖衣砒霜,是湿透的棉袄,穿脱皆刺骨。电影残忍揭穿这场代际共谋:当愧疚成为维持关系的粘合剂,我们终将成为既无法逃离又难以相拥的困兽,在“不够好”的诅咒里把一生熬成温吞的凉白开。偏偏让这样卑微的灵魂,在死后觉醒最叛逆的生存法则!当执念不再是厉鬼标配,当被铭记的方式从丰功伟绩变成都市怪谈,那些被成功学踩进泥里的平凡,突然开出带刺的花。影片构建的幽冥世界如同黑色幽默滤镜:想要不消散?不必当状元郎,去地铁站扮无头女学生吧!当彩蛋魔性MV《爱的视线,苦辣酸甜》炸响时,银幕内外都在用掌声粉碎枷锁——原来让人热泪盈眶的从不是完美结局,而是终于敢对世界说:“鬼才要活成你期待的模样”。这不是和解,是带着伤疤的起义;不是治愈,是把止痛片换成烈酒的狂欢。
“荐影人”张梦婷老师
《鬼才之道》作为近几年台湾地区恐怖喜剧类型电影的又一成功典范,其诞生背后有着独特的创作脉络与市场定位。在台湾地区电影商业化进程中,创作者们逐渐摸索出一条将恐怖元素与现实议题深度融合的道路,这一创新模式孕育出一批如《血观音》《无声》《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这件事》等口碑佳作,这些影片在实现导演现实表达意图的同时,巧妙借助类型元素的强大吸引力,成功汇聚大批观众目光,成为近几年台湾地区电影创作的新思路与风向标。电影《鬼才之道》更是将这种创作模式推向新的高度,其充满对现实社会的犀利隐喻,通过构建鬼界与人界两个空间的巧妙对照,完成影片独特而自洽的世界观架构,这种架构既赋予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与奇幻色彩,又紧密贴合现实逻辑,极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在展现现实残酷一面的过程中,影片恰到好处地插入喜剧笑点,这种独特的叙事策略,使得原本悲剧性的现实议题在笑料的调和下,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无奈感,进而有力地升华了电影的主题,让观众在欢笑与思考中体悟人生的复杂况味。
映后交流
“教师发言”王炳贝老师
值此清明时节,我们特选映黑色幽默题材影片《鬼才之道》,以荒诞叙事探讨生命本质。该片以“都市传说”为切口,构建跨越生死的平行世界:角色在阴阳交界处仍需直面未竟课题——当世俗意义的“成功”不再成为存在依据,平凡灵魂亦能在相互扶持中获得救赎。影片颠覆传统惊悚类型框架,借由主角“豆豆”的游魂视角,展现当代青年在学业压力与自我实现间的精神困境,其“做鬼亦需奋进”的黑色幽默,恰成对现实困境的镜像反讽。
自周四电影盲盒活动启动以来,我们见证着跨学科观影共同体的逐步形成。在图书馆自习室与放映厅的“结界”之间,总有一批坚定的身影选择暂离课业压力,通过银幕进行精神漫游。这种持续性的文化实践,本质上是青年群体对标准化成长路径的温和抵抗——正如影片中角色突破生死界限追求本真,现实中的观影者亦在以审美体验重构时间秩序。我们期待更多师生加入这场跨媒介叙事实验,让银幕不仅是娱乐载体,更成为思想碰撞的公共场域。
法学专业 叶欣
它融合了恐怖片,喜剧以及剧情片,不会让人觉得很突兀。我认为好的恐怖片最基本的一个就是将情绪的调度,最基本的镜头语言做好,而这部电影它做到了。同样的喜剧部分也做得很出彩。但有一句话喜剧的源头是悲剧,有些时候我们的生活也是。这部影片恐怖片段能吓到人,喜剧的片段能让人笑出来,剧情的情感部分表达也同样能让人感同身受。
广告学专业 黄俊彦
作为非广编专业的长期观众,本片给我带来的是独特的认知颠覆体验。前37分钟的反常规呈现一度让我怀疑盲盒的选片出现问题。但如果我们耐心观看,会发现这实质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认知陷阱:手持摄影的眩晕感、未经打磨的台词演绎、断裂的叙事节奏,这些看似缺陷的选择实则是导演的超经意安排。当镜头突然转向幕后,前期所有"瑕疵"瞬间变得完美。更让人难忘的则是片子所展现出的妈妈演员和女儿演员那种一往无前的职业操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梁元昊
这是一部借鬼喻人的影片,讽刺了流量追求和中式教育。影片通过女主的回忆展示了被别人看见是她的一个内心需求:生前只获得了一个“鼓励奖”,去世后成为鬼,去参加选秀被嘲笑是没有才华的鬼,作为中式家庭的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影片的最后几位主角放下一切去做自己的事情,在我看来没有人看我也无所谓,要活的给自己看,自己开心就好。
此次电影盲盒圆满结束,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的精彩盲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