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筑梦艺韵育人 ——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构筑沉浸式文化育人场域
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紧扣“文化传承、专业特色、双创育人”三维坐标,以“艺”范文创工坊为主阵地,2024年开展12项特色文化活动,构建“非遗+艺心+双创”品牌矩阵,切实将一站式社区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筑梦家园。
一、空间赋能,构筑沉浸式文化育人场域
投入建设竹枫斋一舍1117特色育人空间,配套打造了精美的作品展示墙,用以展示学生们创作的书法、绘画、摄影、漆扇等艺术佳作,打造“行走的美育课堂”;设立“创意交流角”,鼓励学生即兴创作,实现“创作-展示-交流”全流程支持。
二、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学院建立了“双导师 + 学生骨干”的高效运行机制,精心组建了一支由5名专业教师、8名辅导员和20名学生干部构成的专业运营团队。推行“一月一主题”的活动模式,确保社区活动月月有亮点。实施“活动积分制”,将学生在社区的参与度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专业指导、学院统筹保障”的良好互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三、活动创新:构建“非遗+艺心+双创”品牌矩阵
(一)非遗传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1.指尖非遗·珐琅炫彩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作为金属工艺与珐琅艺术融合的传统瑰宝,其工艺精细繁复,需在铜胎上以柔软扁铜丝掐出各式纹样并焊接,再填充珐琅质色釉烧制而成。6月24日,学院于学547教室开展掐丝珐琅彩画活动,30余名学生以铜丝为笔、木板为纸,勾勒出传统花鸟、灵动动物与现代抽象图形等多样图案,再经填砂、封胶工序,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2.漆扇跨界体验
一站式社区开展非遗漆扇活动,20余名学生在工艺美术教师悉心指导下,亲身参与漂漆体验。学生们不仅领悟了漂漆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热爱,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精彩跨界。
3.非遗扎染
扎染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染色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在一站式社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师生沉浸式体验了一场扎染艺术,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艺心融合,以艺术疗愈“温暖人心”
学院创新打造“艺术 + 心理”双育人模式,精心开发书法疗愈、陶艺减压等特色项目,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书法疗愈
书法,以笔墨为语言,以纸砚为舞台,不仅能培养耐心与专注力,更能借行笔的韵律节奏调节情绪、舒缓压力。5月,艺术与传媒学院一站式社区举办书法艺术心理疗愈活动,同学们在横竖撇捺间交流学习,缓解学习生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让传统文化成为心灵慰藉的良方。
2.陶艺减压
经验丰富的韩俊老师和李东航老师为同学们细致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流程与技巧,引导学生在拉坯过程中释放想象力与创造力。活动中,学生们亲手将泥土塑造成各具特色的陶艺器皿。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在老师指导下逐渐掌握技巧、展现创意,一件件饱含心血的作品,让学生们的心灵得到放松。
(三)双创培育计划:让创意火花"燃"起来
一站式社区开展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成效显著。2023年成功培育11项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立项13项。工艺美术专业的彭同学作为“艺”范文创工坊成员,组建“画个烂画之创意创意”团队,其设计的鼠标垫、卡包、日历等校园文创产品在创意市集上备受青睐,人气爆棚。工艺美术专业周同学成立“龙窑醒了”创新创业团队,通过走访调研不断完善项目计划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龙窑醒了 —— 湖北省湖北麻城百年龙窑村镇再生与创新转化”项目荣获省级立项。
四、展望
展望未来,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将持续深耕“一站式”社区内涵建设。推进“社区 + ”行动计划,让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在艺术实践中涵养工匠精神,真正实现“小社区大作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