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进社区:劳动美学体验课获学生点赞
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举办非遗技艺进社区系列DIY劳动美学体验活动。活动设置烧箔画、纸鸢制作、编风铃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项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此次活动不仅创新了劳动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为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搭建了实践平台,有效增强了青年学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薪火相传,指尖绽放箔画之花
4月3日,我院于南苑一站式106成功举办非遗烧箔画体验活动,20名同学踊跃参与,亲身感受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烧箔画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此次体验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接触烧箔画文化的桥梁。活动现场,同学们认真学习烧箔画制作流程,从构思草图到运用工具进行烧箔创作,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教程标准认真操作。
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事事如意”,是备受青睐的吉祥符号。在此次烧箔画体验中,柿子元素成为热门创作主题,同学们将传统烧箔工艺与柿子图案相结合,按照传统工艺要求,逐步完成烧箔画的构图、上色和定型等工序,将吉祥纹样与美好寓意融入作品创作,展现了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更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培养了耐心细致的工匠精神。通过亲手制作,大家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
此次非遗烧箔画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校园内营造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春日活力,忙趁东风放纸鸢
4月5日,我院于南苑一站式106开展非遗纸鸢DIY活动,共赴春日之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纸鸢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会在纸鸢上绘制各种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等,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放飞纸鸢也寓意着放飞烦恼与晦气,在春日里将写满心愿或不快的纸鸢送上蓝天,剪断丝线,让一切不如意随风飘散,迎来新的希望。
从挑选竹条、削制骨架,到裁剪纸张、绘制图案,同学们以鲜艳的花卉图案为主题制作完成系列作品,展现了非遗技艺的规范流程与艺术特色。
通过亲手制作纸鸢,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巧与不易,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次非遗体验活动拓展了学生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匠心独具,竹编成扇风铃响
4月8日,我院于南苑一站式107开展非遗竹编技艺体验活动,活动聚焦竹编包边扇与竹编风铃制作,帮助同学们亲身领略传统竹编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匠心精神。
竹编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本次体验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制作竹编包边扇和竹编风铃,系统学习了选材、劈篾、编织等传统工艺技法。竹编包边扇融合了实用功能与装饰艺术,扇面图案展现了传统编织技艺;竹编风铃则通过声形结合的方式,体现了竹制工艺品的审美特性。此次活动有效促进了这一传统工艺在校园中的传播与实践。
同学们在专业指导下认真学习竹编技艺,通过劈篾、编织等工序,完成了竹编作品的制作实践,展现了传统工艺在当代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
四、雅趣自生,韵味花灯春意浓
4月8日,我院在南苑一站式106举办非遗花草纸灯笼制作活动。同学们通过选材、裱糊、装饰等工序,系统学习了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完成了多件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纸灯笼作品。花草纸灯笼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来的民俗风情与文化记忆。从古代的节庆装点,到如今的艺术传承,花草纸灯笼始终散发着独特的人文气息。
在此次花草灯制作活动中,同学们以花草纸工艺制作灯笼,将采集的鲜花与植物嵌入纸张,形成独特的灯笼外皮。灯光开启后,光线透过纸张清晰呈现植物的轮廓与纹理。制作过程中,同学们注重材料的选择与布局,使传统工艺在现代校园环境中得到创新展现。
通过亲手制作,同学们深刻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精湛与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传承创新。
五、流转千年,螺钿组合趣味生
4月13日,我院于南苑一站式107举办非遗螺钿体验活动,带领同学们踏入螺钿艺术的奇幻世界,感受这项传承千年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
螺钿,作为中国传统的装饰技艺,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历经千年岁月洗礼,始终散发着迷人光彩。它利用贝壳的天然色彩和纹理,经过精心打磨、切割,镶嵌于器物表面,创造出精美绝伦、如梦似幻的装饰图案,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与对美的极致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在非遗技艺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运用贝壳碎片进行螺钿工艺制作,完成多件作品。此次活动既包含手工技艺的学习与实践,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通过实践操作,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螺钿工艺的特点,同时在动手实操和审美认知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该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实践平台。
管理学院以劳动美学体验课为契机,将非遗引入校园,把思想引领融入手工体验,以文化浸润滋养学生心灵,借助生活服务类活动贴近学生日常,推动各方育人力量全方位渗透。打造“全场域”,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课堂;实现“全天候”,使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随时可触;达成“全覆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美育与劳动教育,通过拓展实践平台,将艺术熏陶与劳动实践融入育人全过程。我们将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在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劳动技能方面重点发力,以美育人、以劳促育,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