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打造“四全四度”模式,赋能学风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3-31 15:39:28 宗怡

创意设计学院强化顶层设计,搭建“五育并举”促学风行动框架,营造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促进、全覆盖涉及、全人员参与的教育环境。

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德育铸魂、智育强基、体育固本、美育润心、劳育力行,并在广度、深度、精度、温度上不断提升,打造“四全四度”学风建设品牌,为学生在知识探索、能力提升及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开辟了多样化的成长途径。


(一)“全过程”思想引领,拓宽学风建设“广度”

一是充分用好首因效应,在学生始业教育中开展学风传承行动,通过“学长讲堂”、专业入学教育、企业考察、典型表彰,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并树立“专业自信”。开展“最美有我”学生发展荣誉体系建设,征集创意设计学院IP人物形象,制作专属“小艺徽章”,举办学风建设表彰大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举办“先进班集体”评选展示会,进一步强化班级凝聚力,弘扬先进事迹,展现班级优良风貌。

二是结合高年级“升级进位”需要,助力学生“专业自强”,大二、大三年级以学生的学业提升为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特长,积极参加校内外高质量的创意设计征集、专业技能大赛等项目,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水平。2024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市级奖项21项、省级及以上奖项42项。

三是对毕业年级学生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根据学生需求分类分层次指导。对于有升学意愿的学生,为其开展学业指导、报考咨询、心理帮扶等服务活动,2024届毕业生升学率为18.89%;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开展求职技能训练营,举办6场“企业课堂”活动,聚焦就业帮扶、贫困生帮扶等开展精准服务,走访企业20余家,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50余个。

(二)“全方位”成才导向,强化学风建设“深度”

结合专业特色,将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劳动实践与社会实践教育、美育教育等相融合,坚持纵向上的学风建设一体化建设。

以党团教育(信仰公开课)、主题班会、奖学评优等工作为途径,以班级组织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党团学生骨干等优秀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三自”作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和学习目标,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推出读书分享会、最美笔记评选、特色晚自习1h学习+1h跳操打卡等活动,以智慧心,赋能学习,营造好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开展5·25 心理团辅活动,以体强心,锤炼意志,在2024年苏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心情日记绘画比赛中,学院选送的绘画作品《点亮学习灯塔,驱散焦虑阴霾》荣获二等奖。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校运会等体育赛事,获得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羽毛球比赛第二名,乒乓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破学院参赛最好纪录。

创设多种劳动实践方式,针对各个专业开设“讲好运河故事赋能精工设计”“丝网印刷”“非遗蓝晒”“3D打印”等相匹配的实践课程,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以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课堂为“发力点”,汇聚学风建设合力,打造“艺点心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共计开展社区墙绘志愿服务活动4次,依靠社会实践发挥专业所长,巩固专业所学。


开展梳篦、留青竹刻、陶艺、漆扇制作等美育体验活动5场,讲述手艺人的匠心传承故事,创造性设计红色主题文化艺术产品,创造性传承技艺文化,在圈粉青年中坚定文化自信;开设线上美育讲堂,在B站开设“艺言艺行美育工作室”,围绕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发布原创视频26条,辅导员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且听璇语”,发布“从二十四节气探寻中国美色”23期,“艺言艺行”网络名师工作室获校级立项建设。


学院致力打好“五育并举”融合拳,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与热情,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动力。

(三)“全覆盖”精准施策,提升学风建设“精度”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学风建设年”要求,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谋划部署学风建设年工作。在全院开展学风建设动员会、主题班会教育。实施学院领导、辅导员、教学秘书的查课制度,以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秩序和学习状态。建立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之间的联动机制,定期收集学生表现和教师反馈,对存在的学业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全体学生实行“三三四一”措施,即“三带三要四不一保持”:学生上课时带书包、带教材、带学习用品;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要着装整齐,要在课前将手机放入手机袋;不得带食品进教学楼,不得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得上课时迟到早退,不得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保持教室的卫生环境。

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指导,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和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和谈心谈话制度,完善《班主任工作手册》记录,夯实教育过程材料,切实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做好学生学业预警工作,为预警学生配备“学业导生、导师”,实施学风建设攻坚行动,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方法不当、网络成瘾等学业“疑难杂症”,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和学业帮扶,近三年学生学业预警人数逐年降低,学业预警率为0.39%。通过“诚信宣誓”、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活动,教育学生调整心态,坚决杜绝考试舞弊等不良行为,实现学生考试“零作弊”。

(四)“全人员”育人体系,增强学风建设“温度”

依托“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将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围绕学风建设、学习方法指导、学业规划、课程指导答疑等主题开展个人或团体辅导,常态化开展师生面对面座谈会,“庭院有约——书记院长下午茶”,辅导员“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建设6个博士、教授工作室,组建三个年级梯队的学生队伍进入工作室,发挥“师徒帮带”作用,形成“师导生创”育人传统,通过“学”与“赛”相结合的方式,将专业学习与各类竞赛有机整合;举办“大师开讲了”4场,将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企业高管、行业优秀代表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员和资源汇聚到一个共同的圈子中,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开展课程作品展、毕业设计作品展共计 12场,为学生搭建专业展示平台,让学风建设的成效可感可观;完善学院重点关注台账,开展精准帮扶,结合重点学生群体,从资助、心理、学业、就业等方面健全育人体系,做到常了解、常帮助、常跟踪、常联动;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育人成效显著

(一)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个人和集体

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美育类竞赛活动中形成一批优秀成果、取得一些优秀成绩。2024 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市级奖项21 项、省级及以上奖项42项。2022级学生徐本禹为“江苏省职业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联盟”设计的会徽被正式录用。

学院共表彰“最美有我”典型标兵10人,优秀学生干部15人,文明宿舍81个。1人荣获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3人获校长奖学金提名奖,数字艺术2231班荣获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强化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使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和党建活动的“引导员”、检查公寓学风的“督察员”、收集和反馈学生意见建议的“民情员”,深入课堂出勤检查的“检查员”,定期分析班级学习成绩的“考评员”。

辅导员宿爱成获第十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复赛三等奖;辅导员吕姿璇指导的2件学生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系列作品展;辅导员指导的学生作品在第三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展型资助育人导师案例《筑基赋能强心,奋斗自成芳华——记一名“双困”学生的成长之路》成功入选2024年“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活动项目。


(三)依托“第二课堂”激活学风建设动能

坚持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融合,建立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拓宽“五育并举”的育人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对专业的情感认同。《构建多渠道推进美育教育》获江苏省教育厅推广,第二课堂活动获省级报道2篇,市级报道3篇。



责任编辑:陈翼
搭建“五育并举”促学风行动框架,营造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促进、全覆盖涉及、全人员参与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