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潍坊职业学院:校地联动 双向赋能 打造社区实践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8-06 16:09:49

社会实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环节的有效延伸,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潍坊职业学院创新校地“共建、共育、共创、共治”工作模式,通过完善校地协同机制、打造品牌活动、“践、训、赛”结合,政务实习实践等措施,为社区实践育人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模式”,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有效增进了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识、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一、校地共建聚合力,以协同机制打造校地融合“新平台”

打造校地联动共同体,切实发挥高校服务功能,探索实行“三结对”共建机制,即推动校团委与区县团委、二级学院团总支与街道乡镇、团支部与社区村居三重结对,通过区域共建、兼任职务、常态报到,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常态化和长效化,变“短期的、一次性”的实践项目为“长期的、持续性”的跟踪实践。统筹用好学生会组织、大学生社团、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等力量,搭建校地共建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精准化。自4月份活动启动以来,学院团委摸排重点服务需求社区19个、重点项目需求47个,为学生开展爱心助学、科技帮扶、实习就业等活动提供对接支持。截至目前,学院9个团总支先后与潍坊市中上虞社区、赵疃社区、在水一方社区、朝阳街道卣坊社区等21个社区进行对接,共建23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900余人分赴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累计130余场、服务时长14332.85小时。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二、校地共育助发展,以品牌活动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三个聚焦”——聚焦社区需求,聚焦专业特色,聚焦思想引领,采取“订单式”精准服务,对社区实践进行项目化打造、品牌化建设。学院团委积极对接社区,了解社区需求,形成“社区需求清单”。比对清单,发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城市发展”4个专题活动。发挥二级学院专业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校地合作项目,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特色服务。建立“团干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指导力量,匹配专业指导老师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打造高校专业契合社区需求的特色社区实践服务项目品牌。各二级学院组建专业实践团队38支,累计开展活动60余次,打造了“科技支农”“七彩支教”等一批品牌活动,实现了大学生专业所长、实践锻炼、社区需求互促互融,形成了校地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三、校地共创促振兴,以青年智慧打造科技发展“新动能”

“践、训、赛”结合,实践“结合专业、瞄准产业、校企合作、同频共振”思路与模式,重点扶持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绿色化工等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组建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协同指导,采用“一团队一方案”方式,将社会实践打造为培养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课堂,在实战中强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通过竞赛检验和反思实践效果,遴选成效突出的社会实践项目,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竞赛,重点开展“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社会调研项目,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成果,获挑战杯国赛金奖2项。组织12支学生团队走进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结合起来,打造最大的思政课堂。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四、校地共治促提升,以先锋意识增添社区治理“新活力”

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依托“青鸟计划”平台,组织千余名大学生到社区开展政务实习实践,参与基层治理,协助基层工作,为社区治理增添青春活力。实践团队与爱心帮扶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牵手关爱”“金晖助老”“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与教育帮扶相结合,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开展课程教授、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为乡村的留守儿童带去温暖和关怀;与公益服务相结合,联合潍坊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和潍坊中医院,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看病难、就医难的实际问题;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围绕“熟知防空防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同心防溺水 筑牢安全网”等主题展开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帮助1000余人,以青春力量助力社区治理,吹响青春力量“集结号”。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责任编辑:杨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潍坊职业学院创新校地工作模式,双向赋能,打造社区实践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