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见他人|敬文书院举行人际交往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月12日下午,敬文书院特邀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教师王莹彤老师,于校本部红楼学术报告厅做题为《做自己,见他人——宿舍关系中的人际心智与幸福指南》的人际交往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由书院常任导师任鹏飞主持,书院各年级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王老师以全球心理危机为背景,指出当代青少年正面临“人际间创伤”的挑战。王老师强调,人际间的冲突属于持续性的创伤因子,当前易发冲突的社会环境更增加了青少年CPTSD的发病率。王老师通过“春节热搜骂战”“青少年切胃减肥”等具体案例,揭示了过度敏感的交感神经如何导致情绪失控、社交回避等问题。针对传统“放松疗法”的局限性,王老师提出“腹侧迷走神经激活”理论,鼓励同学们构建安全的关系以修复神经系统,通过心理咨询等真实互动,从“被看见”的体验中重建安全感。
聚焦宿舍关系,王老师提出“发展人际心智”的建议。她以心理咨询中的“现象学反馈”技术为引,指导同学们用“我观察到”“我感受到”等以客观描述为开头的句子取代主观评判,并推荐借助《情绪词典》更好地表达需求。针对宿舍矛盾的处理问题,王老师通过“卫生值日协商”“作息公约制定”等具体场景,演示了“允许冲突—明确需求—重建边界”的处理流程,并建议定期召开宿舍会议。最后,王老师引入积极心理学模型,提出构建幸福宿舍关系的“说明书”:养护积极情绪,持续维护关系,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找到当下的意义感。她以“暂停实验室”的神经训练法作结,提醒同学们以眼为镜、以言为桥,在差异中照见成长的光。
本次讲座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引导同学们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心智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这对促进书院学生心理健康、构建良好的宿舍关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