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社区建设 智能引领未来校园 ——陕西师范大学全方位打造数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
陕西师范大学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以“数字赋能、场景赋能、技术赋能”为手段全方位打造数字化育人工作矩阵,以精准化服务更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实现高校社区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创新学生社区治理模式。一是构建“智慧学工”数智管理平台。建设数据共享与交互平台,打通教务、学工、后勤、财务等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学生在校学习、日常消费、图书借阅、通行轨迹、奖助勤贷等20余个场景数据,深入发现并高效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构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全链条支持体系,做到智慧育人全覆盖、服务学生“零距离”。二是上线AI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等智能体。采用“智能体+专属知识库+DeepSeek-V3模型”技术架构,构建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数据库。通过自动解答学生关于考勤、请假、奖学金、宿舍管理等高频问题,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事务处理、学业与生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等,真正实现从“信息分散”到“一站式服务”的跨越,让学生感受即时回应的温暖,为校园生活带来全新体验。三是开发安全管理数字化系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的原则,建立“学校—院部—辅导员—学生骨干”四级管理网络,开发上线“无感预警”系统,在宿舍、教室、食堂等场景部署智能门禁和环境感知设备,建立集人脸识别、数据比对、实时预警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安全管理系统,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推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
场景赋能,优化学生社区治理空间。一是打造“一站式”学生服务阵地。打造翻新多样化社区活动空间和学生休闲区域,建设国旗教育展示厅、资助育人大厅、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师生运动健身之家、安全VR超感体验室等30余个功能空间,在各园区设置“一站式”服务驿站,提供党团活动、技能实训、学习研讨等区域和洗衣、自助打印、充电桩等便捷服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社区生态。二是优化“一站式”数字迎新工作。优化完善学生迎新系统,通过整合互联网+、校园网络、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形成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与协作,系统整合入学前教育、信息采集审核、资助绿色通道、宿舍在线分配、军训服装申领、财务缴费等业务功能,学生通过线上操作即可完成报到的主要环节。通过数据共享与智能分析,实时掌握新生报到情况,智能识别未报到学生并推送提醒,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温馨的入学服务。三是提升“一站式”智能服务水平。优化校园管理服务效能,综合运用PC系统和微信平台,先后开发奖助学金申请、电子证书生成、请销假申请、活动及场馆预约等日常管理模块,
通过人脸识别、RFID技术实现图书室自助借阅、场馆预约签到、电子证书下载等,助力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推动学生事务管理实现现代化、智能化转型。
技术赋能,提升学生社区治理效能。一是赋能学生教育管理。坚持用数字技术赋能学生思政教育,依托17个辅导员工作室,聚焦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创新竞赛、心理健康等30多个主题,为学生提供定制式、浸润式、互动式社区活动百余项,开发建设“一站式”社区活动和场地预约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社区活动参与情况,形成“五育并举”育人效果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的第二课堂管理服务平台。二是赋能学生成长发展评价。建立集学生数字信息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学生成长预警系统于一体的学生成长画像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学业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发展、综合素质等多维度行为数据,精准勾勒学生基本画像,为学生提供个人素养能力档案及成长发展建议,为教师精准施教提供数据支持,以大数据驱动评价改革和育人质量整体提升。三是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建设集人脸识别、追踪定位、数据比对、24小时AI陪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平台。综合学生学段、性别、年龄等因素,利用大数据比较典型心理问题,开发研制辅导员谈心谈话、心理科普宣传精品系列课程近50期,支持和帮助学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