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障”护航育人新生态 ——陕西师范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条件保障的实践探索
陕西师范大学通过实施“四保障”机制,构建起立体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体系。这一创新举措以系统化思维整合育人资源,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力,既夯实了社区运行基础,又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机制保障,完善制度规范网络。出台《陕西师范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陕师校发〔2023〕207号和《陕西师范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第一版)任务分解表》师党学〔2024〕1号等文件指导全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将“一站式”建设纳入“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事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编制发布“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规划,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各单位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驿站管理制度》《“红烛”家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办法》《“一站式”学生社区师生厨艺坊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10余项,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接诉即办”制度,设立线下接诉即办中心,开通线上接诉即办系统,确保学生意见诉求及时得到反馈。
空间保障,构筑多维育人矩阵。一是建好“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学校投资5000余万元,在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布局学工部、就业中心、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入驻,设立学生事务接待处、资助中心、心理中心、科创中心、运动之家、“石榴籽”育人工作坊等30余个功能空间,建设了多功能厅、学生剧场、“安全教育VR超感体验室”“创客坊”“师生运动健身之家”、书吧、咖啡厅、向阳花房等功能平台,充分满足学生阅读、研讨、咨询、展示、健身、休闲等需求。二是建好两校区宿舍园区“一站式”学生社区驿站,开辟学生共享自习室、共享研讨室、共享会议室,设立“书香园地”图书角、心理辅导站等育人阵地,开展学术研讨、科研交流等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三是建好“一站式”红烛家园,建设全省高校首家“学习强国”线下空间——“红烛”家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以“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为理念,先后开展社区育人活动300余场,2024年,我校作为唯一高校入选全国首批“学习强国”线下空间建设优秀案例。
队伍保障,打造全员育人共同体。校院两级学工干部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严格落实晚点名、夜关怀、日报月报等制度;辅导员全面入驻学生社区,院部领导干部带头担任学生社区“区长”“楼长”,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推进学业、心理、资助、科研、就业服务等生活学习服务资源下沉学生社区,将体育育人工作坊、美育育人工作坊、石榴籽育人工作坊等育人活动延伸至社区,邀请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思政课教师等进驻园区心理辅导站、职业生涯规划基地,让学生足不出社区接受思想启迪、价值塑造。目前已实现学工干部全员下沉,两校区共建有“公寓党建工作室”3个、“辅导员工作室”39间,累计开展谈心谈话两万余次,开展专题活动1000余次,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心理援助热线,全年共接到咨询热线2000余次,化解处置重点问题和危机事件200余项。
数智保障,构建信息化支撑体系。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服务门户,聚焦学生办事的“难点”、部门服务的“堵点”和“痛点”,上线高频次服务师生流程22项,提升管理服务效能;聚焦学生区网络服务质量提升,启动长安校区学生区无线网络升级项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为便捷的网络服务。建设升级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评价系统,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从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集人脸识别、追踪定位、数据比对、实时预警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安全管理系统,动态跟踪掌握学生异常情况,及时精准发现予以处置,助力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推进智慧学工系统建设,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学生事务处理,强化思政工作精准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学生园区智能门禁和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目前两校区在住本科生宿舍园区智慧门禁系统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保障,通过深化保障体系建设、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新时代高校育人新高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优质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