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施“铸魂逐梦”工程 构筑时代新人培育崭新场域

来源:苏州大学 发布时间:2025-06-19 11:14:45

近年来,苏州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列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实施方案—党建赋能的重要内容,实施“铸魂逐梦”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百廿名校的综合优势,结合多校区办学实际,坚持一体谋划、一站集成、一线赋能、一网汇聚,精心打造培育时代新人的全新场域,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以党建领航为引擎,在“怎么建”上聚共识

学校落实社区建设“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长书记双组长制的领导小组,构建协同共进的组织管理力量,先后研制《“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新时代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文件,为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坚持因地制宜,明确遵循“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通过优化、集成、共享等方式,依托特色书院、学科集群和全新理念,在四大校区建成8大学生社区,10个“社区驿站”,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体多翼”的格局,覆盖100%本科生。

校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走进社区召开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党建工作。以党内主题教育契机,围绕“党建引领下提升思政工作有效性”等主题开展6场调研座谈,不断探索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契机下“党建融合、管理融合、服务融合”机制的落实与优化。

建立八个学生社区

建立八个学生社区

二、以成长陪伴为抓手,在“为谁建”上下功夫

学校明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力将社区打造成为成长共同体。

一是全员力量构筑全时陪伴。实施“成长陪伴计划”,聚合多支力量进驻社区,将育人责任落细落实。已有2348名导师与2163名导生组成“德政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朋辈导师”四类陪伴队伍,进驻社区“发展指导站”和“事务管理站”,给予学生全过程陪伴和专项引领。学工部门负责人、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担任社区主任、党组织书记,建强社区辅导员队伍“带头人”。8大社区辅导员落实“同吃同住共生活”的要求,长效化开展谈心谈话和分众化指导。

二是“理响讲堂”引路铸魂逐梦。落实“1+N”领航计划,打造“理响讲堂”“敬文讲堂”等思政品牌,年均邀请院士、全国道德模范开展讲座超百场。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党史专家、省委宣讲团成员等名师大家每月走进社区开展专场讲座、读书会、茶话会,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联系社区党支部开展师生共膳、党团活动等,释放强大“正能量”。优秀校友专家返校陪伴学子成长成才,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大咖”担任陪伴导师,以集中谈心谈话、专场答疑会等形式,做学生“铸魂逐梦”路上的引路人。

三是以生为本打造宜学环境。学校贴近学生需求,建设宜居宜学的综合社区空间。设立发展支持中心、健身房、书画室、研讨室等公共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身边的“五彩生活圈”;设立辅导员办公室、生涯规划室、心灵小屋,为学生提供“交心场所”和“创新工坊”。学生自主参与社区功能房空间设计布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史院史、身边榜样等生动素材融入其中,打造了“江南文化研习社”“紫卿精神文化展览室”“智工舍民族文化小屋”等一系列活动阵地。

三、以育人实效为目标,在“如何建”上亮新招

学校全力打造“四大特色”社区,推动学生社区从生活区域向育人场域的递进升级。

一是红色社区亮先锋。培育凝炼“一社区一品牌”,构建“敬文花红”“智工先锋”“研马致行”“红色纤维”“习法逐梦”等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矩阵,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

成立党建领航站,与传统学院党委融合开展工作,在社区贯通“党建领航站—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管理体系,社区挂牌164个“党员宿舍”,设立161个“党员先锋岗”,夯实社区网格化管理,为社区“接诉即办”织密“责任网”。依托社区党建领航站,建立14个功能型党支部,聚焦思想引领、朋辈互助、润心赋能、自我服务等功能,扎根在社区一线。“敬文花红”“卿年先锋”“智工先锋”等党员志愿服务团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倾听成长诉求,解决实际问题。5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苏州大学)进驻社区,做好提升社区党建质量的“名师顾问”。2个社区党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紫卿书院形成的“315”支部工作法获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一等奖。建设“以文铸魂”辅导员领航工作室,聚焦社区党建领航和文化育人的理论研究和路径探索,入选首批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红色社区

红色社区亮先锋

二是书香社区有氛围。建立积学书房、紫卿图书室、智工书屋、初心角等读书空间,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专区等,让红色经典坐落在社区每个角落。打造“习经典,向未来”读书品牌,通过“教授荐读、学者领读、师生共读、朋辈伴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220多名专家学者、486名专任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以及2万多名本科生深度参与,形成18984篇读书报告。学校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

书香社区

书香社区有氛围

三是科创社区促发展。瞄准学生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发展支持中心”,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推进“8+N”融通计划,按年级开展“适新立志”“固本强基”“攀峰攻坚”“奋进远航”四大行动。定期营业的“乐学课堂”“学生互助课堂”,由学业导师、朋辈导师夯实专业学习基础,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乐享工作坊”“乐创训练营”联同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强化学生发展目标引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覆盖学生100%。生活导师突出落实“五育”融合,开展“SUDA心动操”体心融合教育实践、“一院一品”劳动育人项目建设等,强化以美育人、强体砺人、劳动育人。在发展支持中心的助力下,本科生升学出国出境率逐年递增,2024届较2020届提升了16个百分点。

智工舍与相城区人社局共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促进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资源第一时间入驻社区。联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打造社区心理健康站,智工舍成立全校首个积极心理成长中心,举办“五育润心、沐光同行”心理游园会等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暖在身边”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成长性心理辅导,凝练“345心理育人”工作方法,强化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引导学生在社区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提升法治思维。

科创社区

科创社区促发展

四是幸福社区乐生活。聚焦“平安、智慧、便捷、快乐”的建设目标,积极打造“一擎主引,两防并举,三协联动,四治融合”的校园治理新格局,打造苏大版“枫桥经验”。打造“云中苏大”“智慧学工”“苏大鉴略”等大数据平台,聚焦学生发展需求,高效整合信息资源和调研结果,赋能目标引领。聚合资源要素,打通教务、后勤等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实现87项功能的“一键达成”和“码上办理”,年均减少线下签章8万余次。配备运输无人车、安防机器人等设施,打造未来校区“15分钟智慧生活圈”。依托数字平台聚焦学生发展问题,围绕“六明”原则建立困难学生预警机制,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资助育人格局,赋能精准管理,资助发放精准度达100%。

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自我治理形式,树立“社区事,一起议,大家办”的理念。成立社区团工委(团委),指导学生组织、社团进驻社区,开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线下举办“校长有约”活动,围绕“健康成长与发展”主题,与校领导畅谈心声;线上通过“校长信箱”“苏心办”搜集校园治理提案,同步发力解决学生“急难愁盼”。开展“互助·护航”学生网格员训练营,围绕安全和心理两大模块提升自助和互助能力,覆盖5000人次。建立学生安全员队伍,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巡回宣讲和自查自纠。成立“卿”年先锋宣讲团、“智工先锋队”“敬文花红党员服务团”等自治队伍,自主开展社区空间维护、互助辅导活动、社区引导参观等各类工作,提升学生在社区的参与感和荣誉感。

幸福社区

幸福社区乐生活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相关经验成果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官网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20余次。6篇工作案例获评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成果”。

责任编辑:武如云
近年来,苏州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列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实施方案—党建赋能的重要内容,实施“铸魂逐梦”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百廿名校的综合优势,结合多校区办学实际,坚持一体谋划、一站集成、一线赋能、一网汇聚,精心打造培育时代新人的全新场域,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