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本科生全程导师进驻学生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第三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函〔2021〕7号)、《中共上海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化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上海大学各院系在开展本科生全程导师进驻学生生活园区工作中对体制机制、工作模式和体系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形成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意义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第三期让我们来看看社区学院的具体做法。
百千导师进社区——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全程导师工作内涵建设探索实践
社区学院秉承钱伟长老校长“学生的培养更重要在课外”的思想,积极落实“三圈三全十育人”的理念,始终把全程导师工作作为重要的育人手段。以深入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为契机,把“百千导师进社区”活动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建设相结合,积极搭建全程导师工作服务平台,主动探索富有学院特色“新生之友”式的全程导师工作模式,通过引导导师贴近学生而实现育人目,真正推动全程导师工作内涵式建设,不断提升全程导师工作在提升育人质量方面的作用。
1
体制机制
建立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保证全程导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导师作用发挥,成立社区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全程导师工作内涵式建设工作组。主要职责:(1)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全程导师工作实施方案;(2)联动专业学院及职能部处,保障社区学院全程导师制工作全面顺利开展;(3)督促解决社区学院全程导师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管理机制保障。为有效服务和联络全程导师,成立社区学院导师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学副院长(后转为党委副书记)担任,组员为学院导师专员和各位大类导师联络员。社区学院在每个大类中设立导师联络服务小组,建立导师和学生的交流渠道,举办师生互动活动,配合专业学院在所负责区片开展活动;建立导师工作平台,提供导师工作室以及中型、小型会议室和基本工作条件,负责联系协调导师在学生生活园区开展活动所需场地;建好“导师之家”,为导师开展有关工作提供温馨的环境和服务。
2
工作举措
01 师生活动空间筹建
注重共建共享,优化育人空间。从全程导师与学生需求出发,社区学院与后勤保障部、公寓办等部门加强合作,注重共建共享,深度挖掘学院和住宿生活园区的公共空间,建立优化预约和管理机制,通过优化存量、统筹增量等方式,提高自习室、会议室等空间利用效率,为全程导师师生谈心讨论、专家讲座、导师咨询等工作提供空间保障。经过近半年的修缮调整,社区学院学生活动空间重装上线。
02 举办六期“感谢有您,伴我成长”系列导师沙龙
主讲形式:导师沙龙;时间地点:周五下午1点,新世纪大学生村;举办频率:每学期4-5次;主讲嘉宾:社区学院全程导师;主讲内容:关于学生学习成长、专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主题;实施过程:专业学院推荐全程导师,内容由全程导师自定,社区学院负责审核和提供场地,通过孰知网等渠道发布信息,学生根据兴趣自行报名参加。
03 举办五期全程导师工作研讨会
全程导师进社区,把更多力量下沉一线,充分发挥全程导师的积极作用,9月份以来,社区学院连续召开五场全程导师工作研讨会,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3
工作成效
通过全程导师沙龙,促进了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全程导师与学生的交流频度、深度和直接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快更好的适应大一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分流进入专业学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园区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加有效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全程导师指导效率,通过师生“贴近式”互动,增强全程导师工作内涵建设。
通过全程导师工作研讨会,一方面加强与专业学院的联络,另一方面认真听取全程导师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大大提高全程导师工作成效,真正发挥全程导师的作用,为全程导师在学生生活园区开展工作,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