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星火燎原处 网格花开满庭芳 —设计与美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学生干部网格化队伍建设成果汇报
当晨曦轻抚宿舍楼的窗棂,佩戴"心灵守护者"徽章的学生干部已开始逐层走访;当夜幕笼罩校园长廊,24小时心理热线依旧亮着温暖的灯光。设计与美术学院以学生干部为支点,创新打造"宿舍心理育人学生干部网格化队伍",在、514间宿舍中播撒"心灵火种",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域覆盖"的心理育人新生态,让青春成长路上的阴霾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霖。
一、筑基固本,织就"三维网格"育人链
(一)组织网格:构建金字塔式管理架构
建立"院心理站-楼栋工作管理员-楼层管理员-宿舍观察员"四级网络,选拔培养"三长三员"学生干部队伍:
楼长(10名):统筹整栋楼心理工作,由院十佳心理委员担任
层长(30名):负责单层心理服务, 各班级心理委员担任
宿舍长(514名):98%经过学院心理站培训
信息员(100名):组建"心理雷达"信息队,建立异常行为预警清单
宣传员(10名):由院宣传部成员组成,推送心理相关推文
活动员(10名):由院心理部成员组成策划"心理盲盒""解忧集市"等特色活动
(二)空间网格:打造沉浸式心育矩阵
实施"一廊一厅一室"空间改造计划:
长廊变画廊:在宿舍走廊设置"情绪调色板"互动墙,学生可滑动色块表达心情
大厅变工坊:建设"心灵手巧屋",配备曼陀罗绘画、黏土疗愈等12种艺术治疗工具
空室变聊吧:将闲置房间改造为"星空夜话室",配置智能情绪感应灯带
2023年开展的"心灵空间DIY大赛"中,学生自主设计"压力发泄角""夸夸能量站"等34个特色空间,其中7个创意被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
(三)数字网格:搭建智慧心育云平台
开发"心联码"数字化系统,实现:
即时预警:通过WIFI探针采集晚归等异常数据1.1万条
智能评估:心理测评系统自动生成"心灵体检报告"2千份
云端帮扶:"设美树洞"在线预约功能处理咨询需求200人次
成长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动态心理画像,精准推送成长资源包
"云端心灵驿站"开展线上团体辅导10场,"晚安语音电台"累计收听量达12万人次。
二、深耕细作,创新"四驱联动"工作法
(一)培训驱动:锻造专业化骨干队伍
构建"理论+实践+督导"三维培养体系:
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教育》,学院1位心理专业课老师担任
情景实训:在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危机干预模拟实验室"
案例督导:每月举办"心理班团课",辅导员以及心理委员主讲
成长档案:实施"星火成长计划",记录干部服务时长与典型案例
近两年年累计培养"十佳心理干部"30名,其中3人校十佳心理委员。
(二)活动驱动:打造品牌化心育载体
创建"四季暖心"活动体系:
春·萌芽计划:举办"心灵种太阳"种植疗愈活动,发放多肉植物3000盆
夏·绽放行动:开展"21天积极心理打卡",参与者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下降19%
秋·沉淀工程:院团委组织"丹青画扇忆五四星火彩,墨油伞展青年担当",获奖作品15件
冬·温暖行动:发起"拥抱陌生人"活动,收集微笑照片200张制作笑脸墙
志愿者协会推出的"美丽校园"活动,让学生用不同语言书写烦恼并相互解答,相关视频被"共青团中央"微博转发。
(三)机制驱动: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
建立"五必访五必报"制度:
情绪波动必访、家庭变故必访、学业预警必访、人际冲突必访、行为异常必访
自伤倾向必报、伤害他人必报、精神疾病必报、长期抑郁必报、重大应激必报
2024年通过该机制及时发现危机个案8起,较制度实施前增长12%。典型案例中,宿舍长发现室友持续两周深夜哭泣,立即启动"黄色预警",成功干预抑郁症早期症状。
文化驱动:营造浸润式成长环境
打造"六个一"心育文化工程:
每日一句心灵寄语
每周一次"心灵下午茶"(累计举办56期)
每月一场”心理班团课”
每学期一次"治愈心理"为主题画展(展出学生创作的艺术疗愈作品)
每年一场"525大型心理活动"
在宿舍区打造的"心灵涂鸦长廊",收录学生手绘作品200幅。
"解忧信箱"累计收到来信255封,学生自发组建"回信天使团",形成温暖传递链。
如今漫步学生社区,处处可见心育网格化建设的生动注脚:宿舍宣传栏学生干部手绘的"情绪天气预报栏",共享厨房飘来的"烘焙疗愈"香气,阳台改造的"星空冥想角"......正如艺术设计专业刘同学在心理征文中的感悟:"曾经觉得冰冷的宿舍门牌号,因为有了心理伙伴的守护,变成了照亮青春的坐标。"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化学生干部网格化队伍建设,让每间宿舍都成为心灵成长的沃土,让每位学子都能在网格化心育体系中绽放生命光彩,共同绘就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的温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