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以文创集市为载体,打造社区美育新样式
南京艺术学院自2016年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艺术教育特色,探索出一条将美育实践与学生成长、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其中,文创集市作为核心品牌,不仅成为学生专业实践的孵化平台,更以“跨界、传承、创新”为内核,打造学生就业创业新路径,推动艺术教育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迈向生活,成为连接校园与城市的文化纽带。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徐子敏参加我校文创集市活动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下沉一线”,多次指导我校文创集市活动
一、以美育为魂:文创集市教育深意
文创集市是南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的具象化表达,集市并非简单的商品交易场所,而是一个集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美育平台。在集市中,艺术教育跳脱出传统课堂的框架,通过“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链条,让抽象的美学理论落地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活美学。3D打印的陶艺、具有解构主义的配饰、象征意义的字画等原创性作品……展示出美育教学成果,凸显美育教学成效。
文创集市活动现场
此外,南艺将文创集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课程孵化—集市检验—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要求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选题,完成从调研、设计到打样的全流程作业,优秀作品可直接进入集市销售。教师团队则通过销售数据、用户反馈指导学生优化产品功能与审美表达。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既打开了学生的就业思维,也让创作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二、跨界共创:打破专业壁垒的艺术实验
文创集市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跨专业艺术门类交流。在集市上可以看到,美术学院的学生与工业设计学院合作,将一个个祝福文字转化为现代纹样,印制于版画上;舞蹈系学生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联手,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生成动态视觉,制成限量版数字艺术明信片。
这种“艺术+技术+实用”的创作模式,不仅提升学生美育素质,增进学生艺术素养,更让公众直观感受到艺术教育的多元价值。正如工业设计学院学生陈美伊所言:“跨学科合作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是造型的优化,更是文化表达与用户需求的平衡。”
版画印刷体验及售卖现场
文创集市现场自己动手创作
三、资源联动:从校园到社会的价值跃升
南艺文创集市不仅是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舞台,更承担着“以美育社区”的社会责任。2016年以来,南艺文创集市在校内外举办上百场主题活动,总成交额突破300万元。其中2023年、2024年累计700个摊位,售卖数额逐年攀升,影响力辐射至社区、公园、商业街区等多重场景,成为南京城市美学的“流动名片”。
在传统售卖的基础上,南艺学子内化专业知识,在作品中融入了国风、非遗、创意和开放性元素,构建浓厚良好的社区特色文化,引导校内外师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文创集市作为特色鲜明的社区主题文化活动,让我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力量。”这种认知的转变,正是南艺美育理念最生动的注脚。
文创集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
从课堂到集市,从校园到社会,南京艺术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依托,通过文创集市构建起“教育—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美育生态,让学生在社区文化浸润中成长成才。当一幅幅版画承载着金陵文脉,当一段段舞蹈化作数字印记,南艺正以创新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以美育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