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湖畔学生社区|文学院“以‘典’铸魂”——经典阅读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打造经典阅读浸润工程,以“阅读”为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聚焦文化涵育,铸就经典阅读品牌;聚焦核心素养,夯实学科育人成效,助力学生阅读成效、知识转化、实践技能“三提升”,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一、以“浅”促“深”,经典阅读深浅并行
学院形成了以“打造阅读空间—强化阅读指导—深化阅读成效”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培育体系,先后在“深阅读”课堂建设、“浅阅读”多媒介传播体系建构、对接专业教学以“浅”促“深”等方面深耕细作。
(一)轻舟泛海,阅读前置
学院依托原创阅读资源库——“移动图书馆”,将《古诗文背诵篇目》与《推荐阅读书目》随录取通知书邮寄给新生,为其提供入校前的经典阅读资源供给,培养新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推进阅读写作训练前置,采用“必修书目筑基+选修专题拓展”的课程模式,帮助新生筑牢人文根基。
(二)名师导航,精准指导
作为学院师生重点打造的经典阅读品牌,“深阅读”课堂自2017年始连续八年汇聚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家开展研读课程逾350学时。以经典原著育人,以经典文化润人,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现了“教—学—研—读”四位一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借“外”修“内”,经典阅读内外共融
依托品牌专业建设优势,学院通过外引学术资源、内筑实践平台,构建起“外部智识导入—内部能力转化”的双向赋能体系,形成跨学科对话与主体性表达并重的经典阅读生态。
(一)围炉共织,碰撞火花
联合校图书馆打造的“师生共读一本书”沙龙活动,邀请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名师开展阅读分享,以前沿学术成果为锚点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2018年至今,文学院师生沙龙活动开办40余次,校友毕飞宇多次回母校开设小说读写交流沙龙,推广“专家领读—师生共研—问题生成”的阅读模式,有效激活经典文本的当代阐释空间。
(二)自信展示,传承经典
学院自2017年起举办“我是扬大讲书人”大赛,现已成为全校性经典阅读品牌,吸引不同学科中外学生通过多元媒介阐释经典文本。阅读与阐释经典,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发挥声音、图像等语言载体的传播力,更有效地锻炼语言组织与逻辑思辨能力,让经典在时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破“旧”立“新”,经典阅读新旧碰撞
学院立足新时代语境,以技术赋能激活经典当代价值,以守正创新重构阅读育人生态,在突破传统阅读范式中构建立体化经典阅读体系,让经典在守正出新中实现育人功能的迭代升级。
(一)形式优化,收获颇丰
以技术为舟,重构经典阅读的抵达路径。“移动图书馆”实现了经典文本从纸质媒介到数字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便于学生随时阅读经典。“深阅读”课堂建设中嵌入智慧教学系统,系列活动的开展,从多角度、多形式入手创新方法,将“育人”与“育心”相结合。学生在经典阅读活动中的创新成果获《扬子晚报》、腾讯网、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充分展现扬大学子的风采。
(二)墨香犹存,笔韵潮生
手抚书页的温度,拥抱墨水的锋芒。依托“毕飞宇研究中心”“诗歌创研所”等学术平台,形成“名家工作坊指导—创作大赛淬炼—期刊出版孵化”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以“大作家小课堂—‘深阅读’创作大赛—优秀作品推荐出版”为主要内容的写作能力培育体系,让经典阅读不仅停留在文本阐释层面,更转化为具有时代质感的创造性表达,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传文”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