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聚焦,”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近年来,湖南信息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导向,紧密围绕青年、悉心关照青年、全力服务青年。通过坚持“四个聚焦”,学校逐步探索并构建起“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2021 年,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入驻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高校;2023 年,又入选首批湖南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示范校。在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号综合影响力排名中,学校社区指数、热度均位居全国榜首。
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顾问张天保一行莅临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考察指导。

学校在建设进程中,始终坚守党建引领原则,将党的领导与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社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一是党委全面统筹聚合力。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学工牵头、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的工作格局。校领导以身作则,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八进”工作。围绕学生自治、网格管理、痛点难点等关键主题,校领导深入社区宿舍,与学生面对面谈心交流。党员师生紧密跟随,形成“雁阵”效应,共同推动社区建设。二是支部横纵贯通齐发力。学校打破院系、年级、专业界限,设立 5 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并与教职工党支部结对共建,建立起“学校党委—学工党总支—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构成的党建协同工作模式。这一模式将党团组织延伸至社区楼宇、楼层和宿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三是党建思政资源萃真力。学校组建 10 个青年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同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活动、学雷锋美园活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进社区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学校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运用,结合学校“红色信息文化”,通过红色基因传承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方式,打造“体验式”“交互式”移动思政课堂,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学校构建“社区 + 学院”两轮驱动机制,实现双方协同发力、共同育人。一是队伍力量“双下沉”。学生社区积极向师生问计,学院领导干部、社区辅导员、优秀学生代表每周以例会、午餐会等形式,围绕社区管理、文化建设、活动策划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通过这种方式,将师生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金钥匙”。同时,学校创新设立 5 个学生社区名师工作室,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二级学院院长、书记等出任社区名师,面向社区学生提供挂牌、预约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二是文化活动“双浸润”。学院与社区实现团学驱动,共同搭建文化育人平台。通过举办读书沙龙、电子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依托“互联网 + 4M 德育实践平台”,共建“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治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三是考核评价“双激励”。学院与社区实施“认定激励”政策,将工作量认定、实践成果认定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鼓励学院积极参与社区学生实践活动指导,并给予相关激励。这一政策有效保障了教师参与社区育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区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创新文化载体,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思想碰撞的成长驿站、实践育人的活力阵地。一是“红色”铸魂育人。学校深耕本土红色资源思政教材,学生社区每年组织 1 万余名学生到杨开慧故居、刘少奇故居、田汉文化园等 15 个爱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研修活动,推动文化浸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实施学生党员包联宿舍制度,鼓励学生党员在社区生活中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橙色”实践育人。各社区培育出“阳光体育”“健心美育”“湘信书屋”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各类活动达 1000 场,学生日均参与达 600 人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浓厚社区文化氛围,实现了活动组织效能与社区参与度的双提升。此外,学校依托社区深化志愿服务,每年有 3800 多名学生投身“三下乡”基层社会实践服务,在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舞台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的赴郴州安仁县永乐江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三原色”暑期社会实践团脱颖而出,成功斩获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殊荣。7000 余名优秀学生结合当地需求开展课题调研,用专业所学融入地方发展。聚能社区(“兄弟连”学生社团)开展乡村支教、精准扶贫、文化润疆、国防教育等各类活动 100 余场,服务群众人数达 10 余万人,服务时长达 200 万个小时,荣获“湖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湖南省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湖南省第三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三是“蓝色”服务育人。学校建立“社区 + 保卫 + 后勤”应急处置保障机制,推动学生事务“就近办、马上办”,打造“5 分钟响应保障圈”。校园 110 热线、120 专车 24 小时全天候在线,该机制运行以来,处理应急处置、后勤保障事件 5000 余件,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学生满意度大幅提高,形成了“诉求速达—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的良好互动格局。
湖南信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团队走进长沙市消防特勤大队,“零距离”体验消防生活,学习消防知识,感受消防精神。


学校致力于打造融合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空间。一是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学校充分发挥湖南省首批 5G 试点单位优势,构建覆盖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的全学习周期智慧服务体系。打造“湘信智慧 APP”“学生工作平台”“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3 个线上服务载体,一站式解决学生选课、成绩查询、后勤维修、活动报名等 114 项综合便捷服务。年审批量达到 12 万人次,年信息收集量 4 万余条,用“服务指数”全面提升学生“幸福指数”。二是建设全社区“众空间”。学校持续投入专项资金 1000 万元建设 5 个学生社区中心,服务中心面积达 2000 多平方米。设置党团活动室、朋辈辅导室、心理咨询室、社区健身房、爱心缝纫间、骑行驿站以及社区文化长廊等“众享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建设社区运动体验中心,为社区配置一批体育器材,打造社区运动文化场地空间,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构筑社区管理“大网格”。学校着力推进辅导员、思政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入驻学生社区,打造了一支让学生“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托得住”的社区思政骨干队伍。积极推进学生自治实践育人,成立学生社区自治委员会,按“社区—楼栋—楼层—寝室”四级管理网络,设立 5 名社区主任、38 名宿管员、56 名楼长、300 名层长,切实提升社区治理网格精细化水平,营造了安全、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
湖南信息学院打造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平台,可实时精准把握学生动态,以智慧之力赋能学生管理工作。

展望未来,湖南信息学院将继续秉持“四个聚焦”的理念,不断优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我们深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湖南信息学院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