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1+1”,筑造育人“新高地”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党支部育人案例

发布时间:2025-06-17 20:17:22 夏瑞霞 马行厚

一、案例概述

组织育人的效能和效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实际效果,是一项固本铸魂的战略性工程。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学工党支部对此高度重视。该支部是一支年青有活力的党员队伍,师生结合,平均年龄 27 岁,现有党员 19 人,其中教师党员8人,硕士学位7人,讲师3人;学生党员 11 人,支委成员3人。支部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着力抓好支部标准化建设,在夯实基础上打造支部特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创新党建“1+1”模式,筑造育人“新高地”,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图片1.png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理论+实践”,构建学习矩阵,强化理论武装。

一方面,线上依托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获取最优质的学习资源。线下根据主题党日学习提示单等集中学习,轮流领学,党小组共读,支委会分解读,构建起“个人+党小组+党支部”的联合学习矩阵。支部党员全年人均集体学习近20次,实现了理论学习常态化、多样化,做到了党史党纪学习教育的持续性,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学习网络。

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三微”主题党日活动。一是讲好一堂专题微党课,支委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为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授专题微党课,引导提升政治站位,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二是观看一部红色微电影,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观看《星火》、《初心》、《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红色微电影,撰写心得体会,一月一评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三是开展一次理论微宣讲,学生党员以党小组为单位,在支委的指导下,定期到低年级班上进行理论微宣讲,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通俗、活泼、大众的表达方式阐释党的创新理论,青言青语、深入浅出,引领大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

图片2.png

(二)融合“专业+文化”,打造品牌活动,助力全面发展。

立足学院专业特色、学生特点,由学工党支部牵头,打造“党建+专业+文化主题教育”品牌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沉浸式参与,学思结合、学深悟透,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管理专业,开展“党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在学院专家教授的支持下,成立红色导游工作室,打造红色导游品牌活动,目前该工作室已运营三年,多次协助长沙县车马村研学旅游基地的规划与设计。从2020年开始,将9月设为红色文化主题月,开展“军歌嘹亮”、“红色故事会”、“导游大赛”等系列活动,3月设立为生态文明宣传月,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绿色环保系列主题活动。酒店管理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党建+传统文化教育”,组织“雅韵湘商”经典诵读活动,打造湖湘文化活动品牌。“中华经典雅韵湘商”文化艺术节持续创办了四年,在全院青年中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积极传播了中国精神。自2020年起创新推出“博学经典晨读活动”,近年来大一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形成了浓厚的晨读氛围,以此号召引领了广大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同时,还邀请商界精英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实施“湘商新苗”培育计划,开拓学生眼界,长其才干、增其见识。

图片3.png

(三)联动“校内+校外”,整合育人资源,贡献青春力量。

校内党团联动,党建带团建,激发青春新动能。支部书记全面统筹,抓好党课与团课的课程顶层设计,带领党团员领悟党的初心,提振奋斗之志。实施党员责任田制度和党员学长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让学生党员点对点引领团支部的发展,促进团员和青年在党员的带领下广泛参与到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中。完善团员和青年教育培养办法,促进团员和青年“学习在学校,实践在社区,贡献在一线”。支部全年开展参与团组织的工作例会近50次,形成了“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团总支连续2年被评为学院先进团总支。

校外联动社区、乡村,广泛和燕子山村、五松养老院、团山湖村、云时代小学、团山湖村、雷锋精神发源地等周边乡村社区联动,组织图书整理、卫生宣传、帮扶老人、课业辅导、关爱儿童、文化传承、运动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年组织志愿活动20余次,约有400余人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参与进来。从2020年起,支委连续四年带队赴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岩坡新村开展支教等志愿活动,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群众组织起来,引领带动师生不忘初心,发扬奉献精神,服务群众。将党支部、团支部活动搬到田间地头,带领学生党员、团学干部深入到长沙县石弓湾社区车马村、天心区暮云街道莲华村、望城区白箬铺镇龙塘村,与村民、村干部面对面,了解基层民生,引导学生把青春汗水洒在祖国大地上,将“小我”融入“大我”,奉献社会。

图片4.png

三、实践成效

支部通过创新党建“1+1”的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的教育培育高度结合,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支部的思想引领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教师党员成果丰硕。省级以上荣誉10多项,其中1人获评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湖南省辅导员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1人立项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4人立项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人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评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是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发挥。近年来,学生党员表现突出。支部每年均有1-2名学生入选西部计划,技能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人次,毕业生党员初次就业率100%。

三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显著提升。近年来,支部培养出一支支政治强、业务精的优秀队伍。“微光”志愿服务队在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中国青年网、湖南日报等媒体平台报道50余次,连续3年获得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连续2年获得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健心践行”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三等奖。2023年支委指导的第十三届“挑战杯”红色专项荣获省级三等奖。


责任编辑:陈少敏
组织育人的效能和效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实际效果,是一项固本铸魂的战略性工程。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