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公管院“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架桥”工程学生社区讲堂

发布时间:2025-04-22 15:40:45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本科生党支部和社区功能型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架桥”工程社区讲堂,充分发挥学院播音主持和文学优势,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普遍面临的发音不标准、表达能力较弱等问题实施以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为基础的系列育人活动。


图片1.png


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架桥”工程社区讲堂搭建1+3+N”的项目体系,推动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同频共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模式。按照先行示范、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方法步骤,探索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实务经验,打造少数民族生融入中华文化的“河海样本”。


图片2.png


丰富活动激发兴趣。“架桥”团队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期开展“架桥”讲堂,实现“党建+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党建+传统文化育人”、“党建+思政引领”3服务功能。

“党建+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开展普通话培训、写作指导讲堂针对少数民族生学习普通话和论文写作的难点与要点,形成效果好、能复制、可推广的培训模式

“党建+传统文化育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讲堂,开设以书法临摹、古文赏析等为主题的特色课,依托学院传统文化研习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学生文化自信。

“党建+思政引领”:开展微思政铸魂育人讲堂,将党的理论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融入朗诵课,将红色文化铸魂融入思政实践,依托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到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境教育活动。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以朋辈互助促成长成才。“架桥”讲堂主要采用朋辈帮扶模式,由先锋党员与民族生一对一结对组建“结伴同行”小组,全方位提升帮扶实效。通过朋辈帮扶、志愿者辅导、专业教师辅导等方式进行个别训练与群体指导,使朋辈互助系统进一步强化,初步构建同伴支持互助网络,从而达到强化民族生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在“架桥”工程受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组成“籽籽同心”推普公益服务团队,在暑假返回家乡进行推普实践,将普通话推广由校园延伸至少数民族地区,打通民族地区群众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架桥”工程学生社区讲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为核心,以本科生党支部党员为先锋队,以学生社区为重要阵地,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架起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桥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声有色、成效突出。


责任编辑: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依托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本科生党支部等,组建党员先锋队,实施以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为基础的系列育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