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福州工商学院

福州工商学院:“五维驱动”打造凌云“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服务新质效

来源:福州工商学院凌云“一站式”学生社区 发布时间:2025-03-20 17:15:19 曾澜琴 孙玉琳 王进荣

福州工商学院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以“五维驱动”贯穿凌云“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聚焦“党建引领、协同育人、考核监督、文化育人、数字赋能”的五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服务精准、育人全面”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功能,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全面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管理服务、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不断夯实“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党建引领维度

实施党建领航计划,构筑“三个堡垒”工程。构筑理论武装堡垒,打造“学生党员微党课”、“党员朋辈微讲坛”、“理论宣讲团进社区”等理论武装课堂,精心策划并录制选树“示范微党课”典型校园巡播12个,不断增强“书记好党课”的思想感染力和政治引领力;构筑组织生活堡垒,积极为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发展党员及谈心谈话等党内政治生活提供线上线下的交流分享载体平台,精心打造一个“示范微生活”样板生活空间;构筑服务中心堡垒,基层党组织积极为学校、师生开展系列志愿服务行动,2024年共计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135个,成功打造了“学生党员答疑团”、“教师党员进社区”、“清清校园行”、“志愿献血行动”等党员服务品牌校园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双促进。


图片1.png

党员学生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主题馆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教育组织生活


图片2.png

党员学生在凌云“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


图片3.png

党员学生在凌云“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


图片4.png

组织志愿献血活动


(二)队伍协同维度

强化队伍协同行动,组建“三个先锋”队伍。三岗”学生党员先锋队,覆盖全校基层党组织,推行党员宿舍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文明督导岗的“三岗”工作机制,对发展党员三个阶段分类分层次实施“设岗定责”,制定“党员发展五个一成长手册”,把党员成长过程的遵规守纪、履行义务、模范表率情况置于身边人可视范围,发挥同学监督作用,督促党员在“三岗”上做执行纪律合格党员、品德合格党员、发挥作用合格党员;“法律诊所”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实施线上“问诊”即时服务“暖人心”,轮流“坐诊”法律服务“不打烊”,名师“会诊”精准把脉“开良方”,定期“出诊”贴心服务“聚人心”的工作模式,累计服务对象158人次,志愿时长1585小时;“党员驻班”师生联系帮扶团队,以“3个导向、5个身份、2级带动、1个目标”的“3521”工作模式构筑青年筑梦矩阵,以立体化的服务方式全过程、全覆盖式的帮扶、监督和管理班级,深化推进组织育人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融合促进,持续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和基础文明建设。


图5(1).png

“三岗”学生党员先锋队在履职尽责行动中


图片6.png

“法律诊所”学生志愿服务队下乡开展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


图片7(1).png

“党员驻班”师生联系帮扶团队的“1523”工作模式构架图


(三)考核监督维度

强化考核监督机制,全面推行“三二一”工作法和社区党员“五个一”积分打卡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质量就是堡垒意识,推动党员工作队伍力量下沉社区,拓展考核监督范畴,结合发展党员工作实际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三二一”工作法,即“三述责、两公示、一评议”,强化党员发展质量关、群众意见考察关、全面监督评价关,实现了先锋表率有影响、堡垒作用有增强、队伍活力有迸发,有力提升了党员发展质量,推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科学化,实现近三年发展党员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稳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

执行社区党员“五个一”积分打卡制度,按照社区“三个堡垒、三个先锋”党建工作服务机制落实发展党员培训进社区、“三会一课”与主题党日活动进社区、“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落地进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孵化项目与学科竞赛分享交流进社区、党员朋辈专项辅导学业与考研考公等十余项可选积分打卡项目,有效结合党员学生具体实际有选择性地开展每个学期的“五个项目”积分打卡活动,并纳入发展党员培养考察、“两优一先”评选及年度民主测评党员等考核的重点项目。


图片8(1).png

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积分卡样式


图片9(1).png

新发展党员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图片10.png

主题党日活动进社区


(四)文化浸润维度

强化文化传承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繁荣校园文化。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优势和办学中的红色基因,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组织育人功能,全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永泰红色故乡、闽中革命重要基地的红色资源优势,调动各基层党组织主动发掘办学中的红色基因内核,打造了包括永泰中共福建省委革命旧址纪念馆、永泰党员政治生活馆在内的沿大樟溪两岸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珍珠串,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5个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牵头与永泰县教育局、永泰一中等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中心,构建了“3×3”矩阵式大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校地山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获评全省思政精品项目典型案例,系全省民办高校唯一入选。


图片11.png

图片12(1).png

校党委领导与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福建省委革命旧址纪念馆共建授牌仪式


讲好红色故事,升级“一站式”学生社区2.0版本,组织千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编自导自演《红色福建 薪火相传》《百年辉煌》《百年五四》《共和国的脊梁》《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主题红色舞台剧,学好讲好党史、共青团史及英雄、复兴、创新、信念和抗疫等故事,成为校园文化精品,得到了人民网、学习强国、福建教育简报、新福建等媒体报道,报道累计点击突破30余万次,该项目获评全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入选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及全省高校“一融双优”党建工作模式典型案例(系全省民办高校唯一),同时在学生寒暑假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和“打卡红色地标、红色传承不断线”的实践活动,邀请红军长征后代钟鸣、道德模范人物刘德佺、援鄂医护人员、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红”宣讲团等做客“方广讲坛”宣讲红色文化故事等。


图片13.png

千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话剧


图片15.png

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红”宣讲团做客“方广讲坛”作报告


图片16.png

学校获评全省高校“一融双优”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典型案例


繁荣校园文化,总结建校20多年办学经验,凝练形成了“固本、求新、绿色、多元”的办学理念、“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 ”的办学思路、“崇德求实、厚积为新”的校训、“向学向善向上”校风、中国东南区域名校的发展目标、《从这里出发》校歌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上拓展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主题馆”、“开学第一课”及榜样力量、党建之窗、红色文化长廊等,从新生入学始开展校史和学校文化教育,开展“班班有歌声”等比赛活动,让师生感受学校历史文化之美和精神之力,培养“五育并举”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全校上下共识。


图片17.png

《从这里出发》校歌大合照


图片18.png

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主题馆”场景图


图片19.png

榜样力量的宣传窗口


图片20.png

参观校史馆


(五)智慧赋能维度

推进数字党建与思政工作赋能行动,搭建三个智慧平台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高校“智慧党建”工程体系建设,依托“党员e家”信息平台,结合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实际,探索构建“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的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体系,推进数字化赋能。学校组织部门整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信息,进一步夯实组织建设有体系运行、党员教育管理有系统辅助、党建工作特色有载体,切实把育人“可视化”,把管理“可量化”,把发展“可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党员师生的思想、素质、能力、知识、作风的引领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图片21.png

“可视化、可量化、可优化”的高校“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建设框架


搭建“智慧福工商”和“福工商e行”信息平台,利用学校“报网台端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党建宣传新阵地、工作交流新场所,不断延伸党建空间,拓展党建载体、激发党建活力,积极构建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党建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协同的智慧校园“e”体系,打造融合与创新的全面升级、融通与共享的数据支撑、管理与服务的高效协同、效率与效益的决策依据的智慧功能。

搭建“思政云学习”智能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智能技术,支持自助打印、在线阅读、资源共享等功能,将党的最新时政新闻、大思政课堂、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云端”学习平台,插上“云端翅膀”,让“云学习”“云共享”“云服务”端口成为推动师生学习教育管理常态化的重要途径窗口,可根据需求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政热点、校史校情等学习材料,师生还可通过平台上传原创思政作品,实现知识共享与互动交流,打造“触手可及”的思政教育新阵地,让思想引领融入日常,助力培养时代新人。


图22.jpg

图23.jpg

社区“思政云学习”智能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尤鹏飞
福州工商学院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以“五维驱动”贯穿凌云“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设。
福州工商学院育人号以服务师生,服务校友,服务社会为己任,致力于打造校园“一站式”育人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