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暑期社会实践 | “赓续历史,传承文化”赴嘉兴月河寻找民间非遗

发布时间:2023-08-27 18:48:35

 “赓续历史,传承文化”非遗传承

走近月河历史

寻找民间非遗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的传承中,传统文化的芬芳愈加醇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

7月1日,“赓续历史,传承文化”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实地考察、走访寻找月河传统民间非遗文化。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极大的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并呼吁大众关注文化传承,传递非遗美学价值。



游镇观景,“粽”情于你



包粽、吃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嘉兴端午习俗独特的江南水乡传统节日活动,传承着源远流长的太湖流域民间端午习俗传统,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价值。

在中国粽子的起源与江南的稻作农业有直接的关系,也是古代饮食习俗的一种遗存。而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就是距今7000年前的位于嘉兴的马家浜文化。在粽子博物馆的展厅中,专门开设了一个展柜,陈列了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生产工具,这些历史遗存,昭示着史前农耕文化的辉煌。

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方特色浓郁。本次社会实践小队还来到粽子研习社体验互动包粽子,感受非遗制棕技艺。在裹粽老师的指导下,填米、裹粽、绑线一气呵成,一个个精美的粽子就这样在巧手下诞生了。通过向手作人学习如何包粽陷、折粽叶,小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当地非遗粽文化传承并坚定了发扬非遗文化的决心。


赓续历史 传承文化

走进糖画,体验非遗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是地道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备受老百姓的喜爱。

“一口小锅、一把勺子、一个液化炉、一块平整光滑的花岗石,便是爷爷制作糖画的全部家当。”在当地我们还请到糖画非遗传承人为我们演示糖画制作工艺并亲手体验糖画制作。

糖画爷爷说,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就要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熔化。熔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都是不断练习试错积累下的经验。


 糖画工艺



备好原料是一方面,作画技巧也有讲究,糖画制作一笔成型、一气呵成。做糖画,必须又快又好,得像创作写意画一样挥洒自如,不能像工笔画慢工出细活。小组队员在糖画制作学习中选择“扬非遗”作为绘制目标,认识到糖画是一门高深的技艺,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等复杂的元素,更深刻感知到中国非遗文化的高深和魅力。

最后小组队员与糖画传承爷爷进行合影留念。



至此社会实践小队赴月河历史街区“寻找非遗”活动告一段落,在此次探寻走访中小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而“传承”看似是个宏大的命题,但确乎一个个人、一代代人的身体力行,步才能至千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凝聚青春力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赓续历史 传承文化





责任编辑: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暑期社会实践 | “赓续历史,传承文化”赴嘉兴月河寻找民间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