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蓝之家”学生社区“条件保障”实践成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学院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学风传承基地和工作室基础建设,根据整体建设要求,从学生需求出发,建设学风传承基地,围绕社区功能购置电视、配套桌椅、柜子,改善学生生活环境,实现对空间功能的精细化划分。
每栋宿舍楼配备24小时自习室,安装隔音设施和智能灯光系统;设置“警苑书吧”规范学院警苑使用制度,提供公安专业书籍和期刊。
统筹建设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国防教育室、安全教育示范室、心理健康咨询室以及健身房等,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
升级生活服务设施,按楼栋配备洗衣房、饮水机、洗衣机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生活环境。
对日常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包括人脸识别门禁,与公安系统数据联动,实时核验人员身份,记录校园人员进出情况;智能报修系统,学生通过综合报修平台提交报修,后勤部门需在2小时内响应,维修进度实时推送;宿舍水电使用数据接入校园物联网平台,异常消耗自动预警。
学院在安全与后勤保障细节做出巨大努力。宿舍安装烟雾报警器、违规电器识别插座。
建设生活服务“五个一”工程,集成消费、洗衣、挂号、图书借阅功能;设立校园服务热线,涵盖心理援助、事务咨询等;统一配备智能快递柜和共享工具箱(含针线包、螺丝刀等)。学生可通过综合报修平台预约网络和物业报修;引入警用被服洗涤设备,提供警服专业清洗服务。
学院“一站式”社区配备学院宣传栏,打造学院品牌。
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区队—寝室”四级社区网格,学生督察队定期开展社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进一步强化社区安全管理。
信息网络安全学院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院领导与各年级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成长。会上,领导们亲切询问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涵盖课程学习、校园生活设施、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同学们积极发言,现场气氛热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领导认真记录并给予耐心解答与指导。此外,学院还为同学们发放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通过座谈会搭建了师生沟通桥梁,让同学们感受到学院的关怀,为学院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院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综合管理模式。开通学生“一站式”线上办理平台,一网通办功能模块,包括在线请假(审批链自动关联队长、辅导员)、失物招领、场地预约、学费缓缴等日常事务,让学生在线上就能完成信息查询和业务办理。学工部、教务处、招就处、计财处保卫处等多个业务部门入驻师生服务大厅,可办理60余项业务。建立线上请销假机制,运用网络平台完善“学生请销假”工作机制,有效形成工作闭环。推进大数据应用,完善“一站式”学生管理。同时学院也建设有监督与反馈机制。学生每学期间以及末通过问卷或APP对社区服务(如维修速度、食堂质量)进行满意度打分一定分数的部门需限期整改。此外学院开通书记信箱,校长信箱,支持匿名留言,切实落实学生真实意愿。
信息网络安全学院“一站式”社区的服务保障工作,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且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从基础设施的精心升级,到安全后勤体系的严密构建;从数字化平台的创新搭建,到监督反馈机制的有效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学院的心血与智慧。
学院始终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满意度为目标,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舒适、安全、便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展望未来,信息网络安全学院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续完善“一站式”社区的服务保障体系。在硬件设施上,进一步优化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在软件服务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院的关怀与温暖。相信在学院的不懈努力下,“一站式”社区将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实后盾,助力学生在信息网络安全领域绽放光彩,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