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师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夺得1金2铜
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工学院勇夺全国金奖1项、铜奖2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工学院首次摘得主体赛金奖;斩获我校在“挑战杯”竞赛主体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组别历史首金。获奖数目全校最多。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本届大赛从参赛人数、参赛作品数和决赛团队均比上届有明显提升,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
学校于2023年12月启动备赛工作,2024年3月正式启动校内选拔赛,工学院积极推动与部署,广泛动员老师学生参与本届比赛。对学院申报的项目进行孵化培育,并为获奖种子项目邀请专家进行一对一打磨,最终三只队伍通过“校赛-市赛-国赛”的层层选拔和激烈竞争,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一金二铜的优异成绩。
近年来,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提升双创工作水平写入学院“8+2”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工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整体部署和工作安排,不断夯实“四色”育人模式在双创育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以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勇闯农业工程科技难关为制高点,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合格接班人。
附 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唯苇而炭——芦苇绿色高效利用先行者
奖项:金奖
赛道:主体赛
参赛人员:张官渝 王科杰 江源 张欣 刘洪康 孔鸽 程晴 曹天琦 刘泉 鲍鑫玙
指导教师团队:张学松、韩鲁佳
项目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治理好”。 在白洋淀走访调研中我们得知“芦苇堆积成山,运到外地发电、造纸,代价大,效益低。作为农大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殷切期望时常在耳畔回响,在乡土中国大地上解民生、治学问始终是我们的无悔选择,势要为芦苇绿色高效利用寻找新方案。我们发扬农大人“自找苦吃”的精神,经历了长达3年的技术攻坚,首创三大核心技术,打通芦苇制炭全过程的技术壁垒,可将芦苇快速、清洁地转化为高品质活性炭产品,破解芦苇利用的关键难题。
项目名称:“机育良种””-玉米表型监测育种无人机的领航者
奖项:铜奖
赛道:"-带一路”国际邀请赛
参赛人员:谢朋洋、陈涛、徐韵哲、任志刚、王环哲、孙铭江、焦文池、赛思琪、张以远、兰宇驰、赵岚、任俊豪、刘付宇亮、李亦鸣、胡兆馨
第一指导教师:陈建、孙雅娟
项目简介: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于2013年提出的战略合作倡议。该倡议通过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针对玉米特定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研制基于作物表型仿鹰眼视觉感知技术和表型图像防抖抗扰控制技术的新一代玉米育种无人机,开展玉米植株营养生长期作物表型监测,获取营养生长期阶段的玉米植株清晰表型图像,监测并提取玉米的苗数、苗势、散粉日期、吐丝日期、株高、茎秆节间距、茎粗、叶长、叶片弯曲度、茎叶夹角等作物表型关键特征信息,实现更高效、更精确地采集玉米表型图像,提升作物表型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为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有力支撑。
本项目以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粮食自主重点领域的合作为目标,帮助像新加坡这样面临严峻粮食安全挑战的共建国家发展粮食育种前沿科技。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提供助力。
项目名称: “酶”你不可——纤维素乙醇绿色能源技术开发先行者
奖项:铜奖
赛道:"-带一路”国际邀请赛
参赛人员:Chong Kar Fee,韩钰珂,杨玮晴,申煜丽,赵张紫妍,Goh Rui Gine,Teoh Rui Hong
指导教师团队:史苏安、韩鲁佳、李婧、Suchithra Thangalazhy-Gopakumar
项目简介:
为推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已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推进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纤维素乙醇作为绿色可再生液体燃料的代表之一,可补充化石燃料资源,降低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
本项目通过对野生型里氏木霉菌株进行基因改造,并将改造后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混合培养,可高产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复合纤维素酶。同时配合本团队研发的原料预处理及同步酶解发酵工艺,可将纤维素乙醇的转化率提高20%。本项目突破了纤维素酶生产技术面临的难题,计划与“一带一路”各国现有淀粉乙醇厂合作生产纤维素乙醇,或是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纤维素乙醇,为稳定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