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力推进乡村振兴 他们在科技小院“自找苦吃”
“气温并不是特别高,为什么黄瓜头部总是掉?”刚入驻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挨家挨户走访时,扬州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宿莉被农户问住了。
回忆起那段经历,宿莉称,当时刚接触生产实践,“感觉自己书读了这么久,似乎对实践知识懂得并不多”。她查了资料,请教了老师,终于明白是黄瓜得了干烧病。
如今,宿莉和轮流驻扎在科技小院的大学生都成了当地农户熟悉的“同村人”,一边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一边帮助当地产业、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科技小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15年来已拓展至全国31个省(区、市)千余个村庄,正在逐渐解决全面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近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闭幕,包括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在内的全国22所院校的46支科技小院队伍登上决赛舞台。
2022年3月,扬州大学创建了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每到春季和秋季的黄瓜种植季,宿莉都要在科技小院度过两三个月的实验时间。
当时,江苏淮阴丁集镇的黄瓜种植产业已发展30余年,逐渐暴露出土壤连作障碍、制种及栽培产量和质量低等问题。科技小院的师生开始协助当地进行土壤改良。
宿莉说,他们会挨家挨户进行知识科普,告诉农户黄瓜产量不高或生病的原因,是因为种植茬次太多了,“夏季可以通过种植玉米进行土壤修复。小院的同学们通过这一课题的实验也已经写出两篇学术论文了”。
宿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个人进行实验都要种植很多品种的黄瓜,每个品种种植10棵左右,“有的同学要种200多个品种,从前期播种、育苗到移栽、定植等全是我们自己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后,科技小院为当地引进了合适品种,并且培育出“玉秀2号”新品种。对于农户最关心的病虫害问题,他们还专门测试推出查询软件,拍照后通过AI技术识别病虫害,同时获取相应治疗方案。
一个院落、几亩耕地、10余名学生,是科技小院的“标配”。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来到这里“自找苦吃”,甚至刷出了新的学习“副本”,一边钻进知识学习、课题研究中,一边触摸着农业产业的各个“毛细血管”。
去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权铁林在位于云南新平县的褚橙科技小院,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小院生活。
多年前,褚时健包下哀牢山中段东麓的甘蔗地改种橙子,打造“褚橙”品牌。但花斑果和裂果一直是困扰褚橙品质最严重的问题。褚橙科技小院经过试验比测,将花斑果发生原因聚焦到了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在果园外侧架起了高网,在果子上打药形成保护膜;为减少裂果产生率,还专门补充了氮和钙元素,过去一棵树结200个果子,裂果约有二三十个,经过科技小院一番“救治”,现在降至两三个。
权铁林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新平县主要种植冰糖橙,但由于其上市时间比较集中,他们希望引进更多新品种,拉长上市销售时间,这就成了她的课题。“我要负责观察4-5个新品种引进后在当地的种植表现、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施肥量等。不同品种收获时节不同,也能够为当地种植带来增收。”
“去年8月,种植大棚彻底建好之前,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大棚里,喷灌设备、摄像头和网络等都是我们自己安装的。”权铁林称,这和她想象中的研究生生活“大不一样”,“以前就是往返教学楼之间上课,课外实践也是短期的,现在每天都要待在山上,一下楼就是成片的柑橘树,那才是我们上课的地方。现在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柑橘的生长情况,看出生了什么病”。
不过,真正自己种植起了柑橘,权铁林和同学们发现,所学理论知识、技术能否在实际种植生产中落地尤为重要。“有一天,有人过来提醒我,外面种植较晚的柑橘树比我们的果树大了一圈。”她坦言,后来发现,因为他们对大棚里的果树“伺候”得过于精细,才导致两年内不适宜结果。她的相关课题只能暂时搁置,换成了对氮肥施用的研究。
让她感慨的是,在科技小院里,不仅是跟柑橘树打交道,在与公司技术人员的交流中,更能学习到知识。“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柑橘树只比人高一点,原来要学习的产业相关实践知识还有很多。”
除了去年暑假休息了两周时间,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申小歌几乎都驻扎在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里。
当地种植规模比较大的有辣椒、莲白、黄瓜、萝卜和莲藕等,如何提高这些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减少肥料的使用,成为他们研究的方向。“响应国家低碳政策,减少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值得更进一步地研究。”申小歌说。
去年年初一次走访调研时,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户们告诉她,受2022年重庆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他们那一季几乎“颗粒无收”,“农户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增收”。
“在创新肥料的推广上,我们就要着重凸显带来的经济效益了。”申小歌说,减少肥料用量也就减少了肥料成本,还能实现增收,这样的说法更容易被农户接受,“实际上,我们在创新肥料中添加了新型增效剂,这样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跨产业、多主体协同合作,齐力推进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全国科技小院的发展方向。
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还摸索出了一套以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多主体参与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在研发端,由科技小院负责剖析问题,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在销售端,联合政府、高校、农资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主体,拓宽销售路径,提升蔬菜业主收入。
据介绍,新模式推广后,仅辣椒一种作物,季每亩增收953元,按照推广面积一万亩计算,实现增收953万元。
“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那拼多多则要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在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的颁奖典礼上,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即使这是一项发展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系统性工程,我们也会不遗余力地坚定重投农业,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谈到,通过科技小院,大学生们在产业一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农情,也知道了自己在乡村振兴当中可以真正发挥的价值,“所以很自然的,他们就会把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作出贡献连在一起”。
“我们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模式。未来的科技小院,不但要针对小农户,针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更新,还要与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对接。”林万龙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