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科学院成立教师思政工作品牌“青蓝社”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围绕学校立德树人论坛“1+N”品牌体系,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助力“8+2”倍增计划、提升行动,动科学院依托原有“青椒荟”平台,新成立教师思政工作品牌“青蓝社”,助力青年教师拓展视野、宏观思维、知识交流、提升生活、持续成长。
党委高度重视 “全流程”支持保障
5月23日,学院举行“青蓝社”揭牌仪式,学院院长呙于明、党委副书记赵钺共同为青蓝社揭牌,并为参加活动的社团代表佩戴胸章。
赵钺表示,学院党委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进步,将“青蓝社”纳入“十事实办”计划,希望“青蓝社”建强平台、理顺机制,真正成为青年教师的“知心人”。
呙于明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青蓝社”、支持青年教师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并寄语“青蓝社”,要发挥好青年教师交流桥梁作用,以促进青年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运行模式,扩大影响力,推进不同学科、研究方向的青年教师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和团队合作,共同成长进步,助力学院“8+2”目标任务,勇担使命、争作强农先锋。
此外,为祝贺“青蓝社”成立,党委书记郭晓旭专门为青蓝社赠送图书,鼓励社员建立富有实效的学习读书机制,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思想上和专业上不断拓展、突破、成长。目前,“青蓝社”已在动科160室设置“青蓝社读书角”,以便青年教师交流学习,加深沟通深度与广度。
一个固定时间
青蓝社每周五12:30至13:30开展活动,5月11日在动科160开展了首期活动,由青椒荟专项执行工作部部长韩博副教授组织,9名青年教师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育人能力、教师自我成长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开展热烈研讨。
韩博副教授表示,“青蓝社”设计专属logo,以动科大楼为背景,融入“青蓝”的首字母“QL”,通过颜色渐变预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长蜕变过程,通过构造独特造型寓意社团文化,希望青年教师在社团开放思维、愉快畅聊,同时与青椒荟、芝兰社等平台联动,引导青年教师在思维运转中成长,在彼此交流中精进。
一处开放空间
除了利用动科160常态化活动室,青蓝社还积极利用学院平台走出去。5月15-18日,青蓝社以“走出去,学回来”为主题开展第二期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钺带队,10位社团成员赴重庆市开展“四位一体”实践教育活动,在鲁能巴蜀中学和重庆市实验中学开展学科科普、与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和重庆畜牧科学院专家交流座谈交流,集体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革命纪念展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是一场视野与思想的盛宴,产生思考与碰撞的火花,把个人发展融入学校事业、国家大局,有了新的规划和动力。
一群青年教师
青蓝社每次畅谈都采取社员自愿参加、小而精的模式。5月17日、23日,青蓝社以“乡村振兴在基层”“青年教师如何开展社会服务”为主题开展2期活动。“乡村振兴在基层”活动由挂职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干部、世界顶尖涉农大学合作工作部部长吴浩副教授组织,他分享了挂职期间的所获,尤其是角色转变过程和工作期间的所思所想,分享了对边疆党建工作特殊性的认识。
“青年教师如何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由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工作部部长苏华维副教授组织,特邀社会服务处副处长陈思睿、干部高晴参会指导。
陈思睿副处长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学校关于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并针对青年教师如何高效开展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进行探讨交流和答疑解惑。苏华维副教授结合科技小院建设和工作经历,表示青年教师要打破专业壁垒,通过“组团式”社会服务模式,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共同解决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与会教师深入交流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每周无限畅想
青蓝社每次选题开放,由主持人自拟,社员则开启畅谈模式。5月31日,青蓝社以“熟悉学校机关部门职能”为主题开展第五期活动,由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工作部部长张帅教授组织,他分享了在学校科研院挂职的经历与经验,也对学校各机关部门的职能做了详细介绍。参与老师纷纷表示这次交流收获颇丰,加深了对学校机关职能部门的了解,熟悉了办事流程和相关人员,也对学校相关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与理解,将提高以后办事的效率。同时也表示有机会也想参与相关工作。
青蓝社构建5个“1+X”交流模式,围绕青教群体关心关注的师德师风、育人意识与能力、教学科研、产业创新、导学关系等话题开展常态化交流研讨,已开展五期活动,由学院“青年干部培养计划”(A类)6位部长轮值主持,后续将由全体社员轮流组织,也诚邀校内外教师参与。
未来“青蓝社”将不断总结经验、健全机制,贴近青年教师生活、倾听青年教师心声、关爱青年教师成长,争做青年教师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知心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