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青春|辅导员主题沙龙第17期:学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年级学风建设新思路
为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搭建、完善辅导员工作交流和素养提升平台,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阳光学院学生工作处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立足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和学生工作需求,策划推出【“导”航青春】辅导员沙龙系列活动。
2025年3月24日下午,阳光学院学生工作处分别于校本部东7“一站式”学生社区公共研讨区、滨海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A1-528多功能研讨室开展【“导”航青春】辅导员沙龙系列活动第17期。本次活动以【学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年级学风建设新思路】为主题,由法学院团委书记孙益鹏、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游丹、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张武静、经济管理学院林思旬主讲。
四维联动,学优风正
三维协同,助力学风起步
大一是学生从高中迈向大学的重要过渡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身份转换的迷茫与焦虑,学习策略和时间管理能力也尚待提升。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游丹提出的“三维协同管理模型”为大一学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联动任课教师、班导师、班委、互助小组以及定期做好家校沟通,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学风建设生态圈。她提出,通过查课创新机制,线上线下结合监督课堂出勤;建立竞赛交流群,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班委赋能与互助生态的构建,让班级凝聚力与学习氛围得到显著提升。这种协同模式不仅夯实了制度保障,还通过数据驱动和家校共育,实现了动态优化与双向赋能,为大一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惯养成,突破学风瓶颈
大二学生在经历了大一的新鲜感后,开始面临专业分流的压力,容易陷入“目标迷茫期”,课堂参与度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法学院团委书记孙益鹏在案例中指出,大二学风建设的痛点在于学习动力的断层、时间管理的混乱以及专业认同感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路径,通过“绳之以法、助之以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与帮扶。例如,通过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立考勤全覆盖机制,严格抓出勤率、抬头率和互动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演练、真实庭审观摩等,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这些举措有效地突破了大二学风建设的瓶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精准帮扶,助力学业突围
大三学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学业预警生的管理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课题。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张武静分享了针对大三学业预警生的突围破局路径。首先,通过大三学生现状和差异性分析,围绕不同群体和专业的特点,重点指出在出勤率、考试通过率和配合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层施策、三级赋能体系,包括动态分级管理机制、精准诊断建档策和靶向发力的职业规划引导。例如,制定挂科大户课程专项复习计划,从考前准备到考试当天的提醒,再到考后的复盘分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帮扶闭环。同时,优化考勤督学系统,建立辅导员晨间唤醒制度和三级预警处置流程,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构建家校共育信息中枢,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共同助力学生学业进步。这些精准帮扶措施为大三学业预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突破学业困境,实现学业突围。
升学就业,提升学风质量
大四学生的主要学业目标是顺利毕业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实现,学风建设需要围绕升学和就业展开。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林思旬提出了“点线面法则”,通过整体、局部和个体的系统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在“面”上,全面营造整体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毕业要求、学校政策和重要时间节点,让学生明确目标和方向。在“线”上,有机串联关键环节,拉小群确认完成情况,建小组提升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助机制。在“点”上,精准聚焦关键学生,通过一对一通知和精准联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将毕业班学生划分为学业预警、考研升学和就业三类群体,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学风建设策略。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大四学风质量,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升学和就业目标。
02
交流与分享
滕紫铃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
身为普本大三辅导员,我明白学分建设、考研升学意义重大。今天听武静老师分享分层施策法,很受触动。其关键是精准识别学生需求,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杜绝过度帮扶造成的资源浪费。这让我意识到,辅导员工作类似医生看病,得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出个性化方案。既要凭借数据理性分析,也要投入感情共情支持。只有兼顾两者,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陈超念
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
学风建设需分层施策,精准匹配学生成长需求。针对大一适应性痛点,以未来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大二聚焦学术兴趣,通过“科研合伙人”等机制点燃探索热情;高年级则需衔接实践与就业,整合资源破除迷茫。辅导员应创新方法,善用工具,在引导中激发内生动力,让学风建设从“管理”转向“赋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黄文璐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这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大三、大四的辅导员,正面临同学们卷的起劲、躺的很平的两级分化尴尬境地。学风建设就更需要在“精准滴灌”与“生态营造”间寻找平衡。要“点线面”结合,以小团体的形式,给学生和学生家长提供不同方向的专业建议,精准施策,让学生有事可忙,但又不为了卷而卷。
03
活动总结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通过本次辅导员沙龙,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的三维协同、大二的习惯养成,还是大三的精准帮扶以及大四的升学就业导向,都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学风建设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学风建设体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