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阳光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③|追寻领袖足迹:AI赋能闽剧,非遗续写华章

发布时间:2025-04-24 12:42:37

AI赋能闽剧 非遗续写华章 信院学子追寻领袖足迹

追寻领袖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闽剧,作为福建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遗剧种,承载着八闽大地的历史记忆与人民情感。然而在现代多元文化冲击下,闽剧传承面临挑战。

2025年1月,信息工程学院“AI 赋能闽剧,非遗续写华章”实践队走进福建省博物院,深度了解闽剧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期望借助现代科技,为闽剧传承发展探索新路径,让古老闽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1、走进历史长河,感悟福建魅力

图片1.png

闽剧作为福州方言演唱的戏曲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而博物院中或许藏着解读其文化内涵的密码。怀揣着对闽剧文化的强烈好奇与探索欲望,实践队员的第一站来到了福建博物馆。

图片2.png

图片3.png

在“宋词里的福建”展厅中,展览以宋词为引子,用福建省内十余家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来全方面展示宋时福建的社会生活风貌。队员们通过珍贵的金银器、铜器、瓷器、陶器、纺织品、木刻板等文物全方面感受宋代的生活、美学、哲学,从宋词与文物的链接中读懂宋代福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图片4.png

图片5.png

二胡弦动,乐队奏响。借助省属六院团在西湖公园开展的“文化西湖,遇见好戏”公益性演出活动,实践队来到福建博物院金鳞小苑观赏闽剧表演。在西湖畔听曲韵悠扬,感悟福建的千变万化,领悟戏曲所传递的价值内涵。

图片6.png

图片7.png

2、AI科技助力,闽剧焕发新生

在深入了解福建历史以及闽剧内容后,实践队多渠道搜索闽剧的科普资料、发展历程以及演出视频,通过现代剪辑工具,制作科普视频,后期将视频投放在抖音、小红书等主流传播渠道,将闽剧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高闽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闽剧。

图片8.png

 图为机器人讲解员“小闽”

实践队员利用单片机、3D打印件、显示屏、麦克风和扬声器驱动等硬件组成机器人小狗的身躯,再结合专业所学C语言和AI大模型等软件赋予机器人意识,制作出一款不仅能够准确识别语音指令,还能根据需求提供闽剧知识的详细介绍、互动问答的机器人。这是信息技术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一次尝试,也是对实践队成员专业技能的一次实战检验。

图片9.png

总结

实践队通过 AI 技术的赋能,为闽剧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实践队也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所学,为更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

责任编辑:周郭灵智
2025年1月,信息工程学院“AI 赋能闽剧,非遗续写华章”实践队走进福建省博物院,深度了解闽剧所蕴含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