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阳光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②|寻迹福建海洋文化,共赴青春传承之旅

发布时间:2025-04-24 12:34:00

寻迹福建海洋文化共赴青春传承之旅

“蓝海探秘壳丘行”海洋文化实践队

图片1.png

图片2.png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作为展现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阳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庄语敏、郑晓彤老师的带领下,赴平潭组织参观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深入调研学校福建海洋文化,领悟传承与创新海洋历史文化的使命。

传承海洋文化,共筑命运共同体

图片3.png

图片4.p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创新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指明了方向,引领我们致力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壳丘头遗址距今约5590-7450 年,它不仅是福建已知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之一,更是福建海洋文化悠久历史与辉煌成就的生动见证。党支部成员通过参观,可以深入了解福建海洋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深切感受其外向开拓、兼容并蓄、和平共处的文化特质。

石器陶器映智慧,海洋文化显品格

图片5.png

图片6.png

步入博物馆,一件件石器、陶器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福建沿海地区先民智慧与勇气的象征,生动再现了先民们对海洋的探索与利用。

图片7.png

展览中关于南岛语族起源与迁徙的阐述,更是将福建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图景徐徐展开,彰显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与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先民启航南太洋,中华文化韧性强

图片8.png

图片9.png

斗转星移,万物乾坤。数千年前,先民们自中国东南沿海启航,搏浪击涛,历尽艰辛,在南太平洋诸岛落地生根,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在广阔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在新的融合发展机遇下,恒久地展现着中华文化精神的韧性和魅力。

青年党员探海韵,数字科技传文化

图片10.png

实践队成员们从壳丘头遗址所蕴含的海洋文化中挖掘线索,体验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民俗生活、历史传承、信仰根基以及文学艺术魅力,以青年视角探讨 “何以福建,何以海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将壳丘头遗址的历史场景、文物等进行数字化呈现。通过VR技术,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壳丘头遗址的原始风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亲眼目睹古代先民们在这片海洋之畔的生活场景,深入了解福建海洋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使用AR技术让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只需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扫描文物,就能看到文物的3D模型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获取知识,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追寻领袖足迹 体验福建海洋文化

实践队在探秘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的平潭之旅中,深刻体会到了福建海洋文化的丰富独特、多元包容以及与强大生命力。后续,实践队将持续通过青年“学—研—践—行”的形式感悟其他地区与闽海文化有关的春节习俗活动,思考如何运用数字技术、AI赋能等方式丰富数字海洋文化现代化传播形式,为传承和弘扬福建海洋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周郭灵智
阳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赴平潭组织参观壳丘头遗址博物馆,深入调研学校福建海洋文化,领悟传承与创新海洋历史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