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管理工作法||“4+3”资助育人工作法
仙桃职业学院“4+3”资助育人工作法
为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24年以来,仙桃职业学院学工处围绕学院育人目标,通过反复研讨、实践摸索,创新性地总结提炼了一批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学生管理工作法。这批工作法涵盖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心理健康、宿舍管理、民族团结、资助育人等多个关键领域,现已成为提升学工处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
一、工作背景
当前,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矛盾由学生资助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存需求转变为能否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求,由“一个都不能少”转变为“每个都要好”。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转型路径、打造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是改革现有高校资助工作体系、推进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和长效化的必经之路。
二、具体方法与实践
仙桃职业学院结合当前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实施现状与发展方向,秉承“立德正身、笃学尚能”校训精神,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发展。开展四项“立德”教育、搭建三个“笃学”平台,通过“4+3”资助育人工作法实现资助功能从单一的物质帮扶转向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成才。
1、深耕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资助各环节。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班长论坛会、班级主题班会持续宣传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辅导员、班干部、资助宣传大使利用课堂、讲座等形式,深入剖析党和政府关于高校资助工作的最新理念和政策,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持续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党报我来读”活动45期,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累计开展“光影铸魂”活动28次,参与学生2240人,以电影、纪录片等影像资料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抓牢诚信感恩教育
围绕诚信、感恩等主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随着资助工作的宣传与引导,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度不断增加,会出现为个人利益而弄虚作假、伪造材料骗取助学金等不诚信行为。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一对一谈话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既要保障困难学生得到应有帮助与温暖,又要恪守诚信底线。同时开展助学贷款及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征信教育,告知诚信还款的重要性。适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组织获奖受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如:龙舟节、黄鳝节、电音节、马拉松、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心。开展旧物新梦活动,回收毕业学生物品,经过筛选、整理、清洗,开学义卖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助、自助、助人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
3、强化自立自强教育
发挥资助育人功效,动员优秀资助典型开展朋辈座谈。持续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一对一”学业咨询活动,招募学生学业咨询导师38名,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困扰,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业规划,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的能力。每年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获奖受助学生中选拔“资助宣传大使”,开展资助政策宣讲、反诈防诈宣讲、助学贷款还款培训,进一步发挥学生榜样的引领作用。对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进行推送,激励学生坚定求学信心,懂感恩,立大志,拓宽了发展型资助育人渠道,完善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资助育人模式。
4、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引发的心理问题,形成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学院心理中心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出现的自卑、焦虑、自我否定等不良心理状况,及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动态,组织开展班级团辅活动、书记面对面、心灵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自我,助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资助,利用好资助资源,养成健全人格。开展寒暑假家校协同活动,走访学生53户,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现实状况,进一步连接学院与家长间的感情纽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持续构建家校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1、推行社会实践活动
设置勤工助学岗位500余个,优化岗位设置,完善双向选择。组建学生志愿宣讲团9支、志愿服务队15支,遴选各类宣讲员、宣传大使235人,常态化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校园宣讲等活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志愿服务、社区建设、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现实感受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推行学业竞赛帮扶活动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业竞赛平台,邀请专业导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问题答疑解惑,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创新项目和技能竞赛中,学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协调发展。近3年,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英语四六级、普通话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技能证书等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有5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各类竞赛中并获奖,有38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取本科院校。
3、推行就业指导活动
学院积极搭建就业能力指导和就业服务平台,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杰出行业专家、优秀校友返校讲座,分享工作经历,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增强资助育人渗透力。依托学院孵化基地,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将自己的专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和项目指导。同时我院招生就业处建立“困难学生就业档案”,为学生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指导和帮扶工作,近三年我院困难学生就业率达100%。
三、达成的目标与成效
通过开展四项“立德”教育、搭建三个“笃学”平台,实现了资助功能从单一的物质帮扶转向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成才,充分发挥了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我院徐咏康等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探索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并在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杨炯等1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中,被评为“全国性示范队”。曹丽丽等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组建创新团队并获得市级创新创业大奖,成功入围武汉都市圈创业项目。代磊等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的“镜湖园丁领航行动”志愿宣讲团、“星火筑梦志愿服务队”分别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等多个团中央志愿宣讲项目,被湖北日报、湖北高校思政网、文明仙桃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