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润心·创牌·智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特色文化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26 09:00:11

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通过文化育人体系的深度构建、空间内涵的立体升级、活动品牌的创新培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赋能,构建起了以“西迁精神为魂、双院协同为基、智慧创新为翼”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特色文化育人新模式,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筑牢根基,协同创新

一是以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为“双抓手”。与电气学院、电信学部等学院及教务处、后勤保障部等职能部门形成常态化合作网络,推进学院教学院长、企业导师下沉社区,实现师生深度对话,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动第二课堂课程与实践融合。开设“万象之美”综能课、“趣觅”朋辈综能项目,邀请学生深度参与;以“企航计划”为抓手,组织学生走进南瑞继保、腾讯滨海大厦等二十余家企业,与无锡太湖实验室、帆软软件等企业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构建“校企共育”长效机制。

三是组建西迁精神师生宣讲团。探索成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西迁精神师生宣讲团。宣讲团以“校史校情”为主体内容,贯穿宣讲党的历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主题,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实现社区同学全覆盖,成为“站得下去、讲得更深、传得更远”的校园文化宣讲队。

空间文化内涵提升:四位一体,温暖育人

一是功能共享空间。学业辅导室为学生答疑解惑,职业规划室提供就业指导,心语工作室开展心理咨询,朋辈谈话室促进经验交流,思政影厅传播主流价值,全方位满足师生多元需求。

二是文化浸润空间。着力打造书院文化长廊,展示书院历史、文化成果与师生风采。定期推出寝室文化月活动,鼓励学生对寝室进行个性化装饰与主题设计,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与集体归属感。

三是关怀服务空间。建立“书院-辅导员-学生干部” 三级走访机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与困难,提供针对性帮扶。将书院办公大厅设立于宿舍楼一楼,集中办理各类事务,实现学生“办事不出楼”。

四是情感联结空间。以书院门前东八草坪为载体,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心理嘉年华通过趣味游戏舒缓学生压力,草地音乐节汇聚青春之声,灯谜游园会传承传统文化,开放日茶话会增进师生交流。

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多点培育,全面开花

一是“博物雅集”计划。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将博物馆、遗址公园等转化为育人场域,带领学生参观研学西安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实现“一馆一课堂,一物一思政”育人。

二是“探路新旅”计划。以“探索多元世界,体验生活本质,培育健全心智”为核心理念,举办“绒绒物语”钩织工坊、“月饼梦工厂”中秋特辑、“植愈春日”盆栽DIY、棒球初体验等活动,实现“生活即课堂、实践即成长”的沉浸式体验。

三是打造“体育+文化”融合IP。举办“快乐樱花跑”,结合校园樱花景观设置趣味赛道,融入投壶、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步开展“樱花摄影大赛”“春日诗会”,形成“运动+美育”立体体验,推出“醒春”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常态化开展“龙腾杯”篮球赛、“新生杯”辩论赛。

数字文化创新实践:智能驱动,精准赋能

一是实现资源整合。依托学校智慧社区平台,整合127项文化活动资源与38门第二课堂综能课程,学生通过“西交学生智慧社区”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活动查询-在线报名-签到打卡-评价反馈全流程数字化操作。

二是建立成长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包含 “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8个维度的数字化成长档案,通过抓取活动签到记录、课程学习时长、作品创作成果等120余项数据,构建“第二课堂发展画像”,精准评估学生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深度与成长轨迹,真正实现“让数据说话,用数据育人”。

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推行书院社区文创超市与星愿卡兑换模式,学生设立目标,实现后可获得星愿值并可累计兑换文创产品,实现活动参与、成长记录与学分转化闭环管理。

责任编辑:赵丹
南洋书院构建以“西迁精神为魂、双院协同为基、智慧创新为翼”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特色文化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