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进社区 | 秦皓楠:清晰认知自我,勇追人生“最优解”
为帮助2023级本科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分流后的学习生活,明确学业规划与发展方向,3月26日下午,丁香书院邀请通信工程学院2023级信息工程专业班主任秦皓楠在丁香12号楼200活动室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学涯规划专题分享”的班级指导课。以“十年求学路”的成长轨迹为范本,将科研探索、科创育人、思政引领融于一体,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成长指南”。
个人介绍
秦皓楠,男,汉族,中共党员,2014年至2023年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分别于2018年和2023年获得“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准聘副教授,兼任通信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通信工程学院本科 2023 级班主任。主要从事高光谱遥感图像智能处理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为IEEE Member、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遥感图像专委会与图像应用与系统集成专委会委员,担任IEEE TGRS、IEEE TCSVT、Pattern Recognition、Neural Networks、CVPR等国际权威期刊与学术会议审稿人。
从“小白”到“导师”,硬核履历背后的成长密码
活动以一段学校采访视频拉开帷幕,展现了秦皓楠老师学生时期的优秀履历:本科获推免保研资格,研究生期间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次主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在IEEE TNNLS、IEEE TGRS、Pattern Recognition等领域顶刊等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选中国高博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指导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并斩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项,此外曾两次获评西电研究生“校长奖”,成为西电“本-博-教”贯通式培养的典范。
“和大家一样,我入学时只是信息工程专业中一名最普通的学生。”秦老师坦言,并介绍到他大二时便积极加入了实验室,从参与项目到独立带队,再到成为科创实验室的学生负责人,始终践行“稳扎稳打”的信条。面对学业难题,他坚持“死磕到底”——考试后追着老师弄明白每一个错题,不断练习和复盘来总结经验以获得下次更好的成绩。“没有人一开始就是负责人,从边缘参与到主要参与再到主要负责,大家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秦老师结合自己经验,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勇于要打破信息茧房,二是合理面对“内卷焦虑”,三是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西电的科创资源对本科生是开放包容的,对每一名学生都并非遥不可及,但机会永远只留给会主动争取的同学们”,秦老师鼓励大家要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去尝试,去探索。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本科大三下学期就主动跟随导师李云松教授进入实验室学习,参与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极大地开拓了眼界。”作为学长,秦老师给学弟学妹的寄语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说到,不沉迷于过去的失误,但要清晰背后的原因,更新自己的经验,未来遇到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要迸发出迎难而上的劲头。
活动最后,秦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两本书籍: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和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的《我的经验与教训》,鼓励同学们认清自我,直面挑战,突破瓶颈。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性格和优缺点,剖析自己曾经历过的重要选择。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既要明晰结果层面本可能可以达到的最优解,也要享受现实中我们实际取得的次优解。”这句充满理工科浪漫的寄语,再次引发同学们的深刻共鸣。
从实验室的“孤勇者”到讲台上的“点灯人”,秦皓楠老师以十年光阴诠释了“勇追人生‘最优解’”的真谛——从失败挫折中学习经验,在清醒自知中突破边界。这场分享不仅为学子点燃信念之火,更彰显了西电班主任制度“学术引领+思政赋能”的双核育人理念。未来,书院将持续推进师生深度对话,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领航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