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智汇社区”全员育人工作新范式 ——信息工程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创新实践
信息工程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构建"党委统筹、三级联动、全员协同"的社区育人共同体,通过制度创新、队伍下沉、资源整合,推动领导干部、专业教师、思政队伍、学生骨干等多元力量深入社区一线,打造浸润式、陪伴式、融合式育人新生态,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协同育人格局。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学校出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实施方案》,推动校院领导力量走进学生中间,体察学情、关爱学生、释疑解惑、解决问题。一是校领导带头进社区。学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信息工程学院,讲授“思政第一课”,定期到社区参加学生主题班会和党支部会。二是学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对接学生组织。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和班级联系清单,每学期参加支部主题党日、讲座沙龙等。对接社区功能型团支部,担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讲授生涯发展规划等专题报告,重点发挥学生思想进步引路人职责,有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院系党员教师常态化联系学生。担任社区片长、宿舍楼长,全面了解社区学生成长动态,协调解决关键问题。每月进课堂、进宿舍、进实验室,重点加强春节、中秋、考研等关键节点关心慰问,面对面、心贴心送上温暖祝福。每月组织骨干联席会、意见征集会,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和日常关切,深入做好沟通交流。
二、思政力量下沉、三全育人提质效。着力推进辅导员、思政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入驻学生社区,打造让学生“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托得住”的社区思政骨干队伍。一是压实辅导员社区工作职责。明确谈心谈话、组织班会、走访宿舍等工作要求,落实班团建设、应急处突等职责任务,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真正“长”在学生中间。二是实施思政教师驻楼制。积极对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思政教师工作坊”,遴选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教师,在社区开展专题思政课、读书沙龙等深度交流活动,点对点解答学生思想困惑,有效加强思政队伍育人能力。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上门行动。建设院级积极心理咨询室,为社区配备心理咨询师,围绕压力应对、情绪调适等主题,组织开展绘画沙龙、电影赏析等活动,在学生“家门口”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发挥好体美劳教育的支撑作用,实施“阳光跑”体育锻炼计划,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着力提升社区学生的积极心理和综合素质。
三、校企共育,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出实招。充分激活全院教职员工、学生骨干、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育人潜力,有效整合专业、管理、服务等高质量育人力量,200余人共同参与、深度引导,构建全方位、贴心式的全学段育人模式,打造信息工程学院“三全育人”的生动实践。一是为社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针对新生适应性问题,学院选拔潜心育人、敬业奉献的专业教师担任社区学业导师,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涵养家国情怀、引导专业选择、指导学业科创,助力学生大学适应“软着陆”。二是依托社区团支部,发挥学团骨干力量,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围绕学生社区日常管理,成立社区团支部,选配优秀学团骨干担任社区网格员,及时收集社区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化解宿舍内部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激化。三是高质量选配企业导师。发挥产业学业企业导师的育人力量,每年邀请企业人员走进社区,定期开展“行业大咖面对面”“职场模拟训练营”等活动,与学生面对面分享科研故事,畅谈职场经历,讲述人生感悟,深刻阐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命题,以“大先生”的垂范引领带动学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