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党建引领|皖南医学院:"站"放青春 "志"惠社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创新实践
皖南医学院打造“红医精神传承、为民服务践行、先锋作用彰显”三维联动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新范式,以“红色先锋”强化价值引领,以"专业赋能”凸显医学特色,以“社区共治”促进自我管理,构建起多维联动的育人生态。将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纳入党员发展全流程,形成"志愿服务-党员淬炼-成长迭代”的良性循环,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从基础生活空间升级为融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于一体的育人综合体,有效实现医学生红色文化浸润、志愿精神培育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协同发展。
一、党建引领强机制: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造志愿服务新范式
构建党委领导、学工主导、多部门协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方案》,构建“党建引领、志愿先行、考核激励、部门联动、学生受益”五位一体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实现“服务实践”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此外,打造“党团共建+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质量和组织效能。建设期间,项目参与成员硕果累累:学生党员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等5项国家级奖项;32位成员在省级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比赛中荣获佳绩,包括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省级金奖、安徽省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30余名成员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9项。
二、党团先锋齐聚力:创新“1+1+N”服务机制,激活朋辈引领新动能
创新建立“双核驱动、多元联动”的1+1+N党群志愿服务机制,通过整合学生党支部、学院团组织、基层团支部和社区宿舍网格单元的多方力量,坚持“党团共建”工作路径,重点培育以学生党员骨干、团支书和寝室长为核心的三支先锋队伍,在学生社区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利用学生党员的同辈优势,在学生社区开展去权威化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现志愿服务与思想引领的双向赋能。学生党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共建“丹心青年说”、“匠心润桃李”等系列思想讲堂,累计开展50余场主题活动;构建“红医志愿服务+朋辈引领”的特色育人模式,定期开展健康义诊、急救培训等医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医精神传承从抽象说教变为具身体验,以达“服务中引领,引领中成长”的良性循环。
三、五育融合润社区:深耕“服务+成长”育人生态,释放社区发展新活力
将志愿服务作为重要抓手,激活学生社区潜在育人场域功能。推动学风涵养、文体活动、心理帮扶等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助力五育融合育人目标实现。
推动生生互助,整合资源开展跨年级学业帮扶,将学风建设延伸到宿舍场域,形成学业结对帮扶300余对,累计帮扶600人次,实现知识共享与朋辈引领;促进师生联动,每学期开展"我为同学办实事",在考试月等重要节点联系教师开展集体复习指导20余场,搭建师生交流新平台。
党员志愿服务为纽带,将体育育人融入社区生活。创新开展“健康社区”、“体质提升”等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荧光夜跑10余次、开展“告别脆皮大学生”等社区体育活动30余次;将志愿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党课+非遗”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开展“红色剪纸工作坊”、“革命诗词书法课”系列志愿活动10余次,用“非遗技艺传习+红色故事讲述”互动模式将革命精神与传统技艺有机融合,提振志愿精神,在服务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