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职业学院 非遗浸润博雅社区 美育赋能文化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28 15:14:14 王茜 高峰 房嫚嫚 宋晓斐 鲁潍

潍坊职业学院博雅社区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将美育工作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美育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以“博雅社区”为阵地,依托潍坊非遗优势,将“大非遗”走进“小社区”,以非遗带动美育,以美育人带动五育并举,到润泽学生心灵、提升专业水平的目的,以此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积极打造“非遗+”文化育人模式。

一、依托社区空间,创建美育环境

“博雅社区”学生聚集度高、便于沟通交流,是推动育人理念转变,服务学生成长各阶段、各环节,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模式与载体。学生在社区中学习非遗,发现美、理解美从而创造美,内心真正接纳领悟美的意义。

一是夯实党建引领阵地,通过开展党员先锋行动、“一月一主题”系列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实现“美育+思政”育人链条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二是在学生社区打造专业的非遗美育场所,如:社区的年画、传拓金石艺术实践中心,尚品文创——剪纸实践中心,人物形象设计体验中心,风筝设计及扎制实践中心,潍职文创手工蜡染体验中心;教学楼的非遗展区,空中走廊;学生宿舍的心理活动室,创新创业室等。

二、整合非遗资源,搭建育人平台

“博雅社区”整合校内外非遗资源,与当地非遗传承人、相关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搭建非遗文化传承平台。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校区内打造潍坊非遗版本馆,全面展示我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及版本资源,另外,“博雅社区”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非遗文化的窗口。育人力量的上下联动、汇聚,下沉社区一线”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互融共促的美育共同体,提升美育的辐射面与实效度。

三、非遗课程设置,美育融入教学

“博雅社区”探索“三态”的教学模式,即静态展示、动态授课、活态传承。社区汇聚院校领导、非遗传承人、专业教师、文体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多支队伍,从各自专长出发,挖掘专业课程的静态美育元素,与非遗文化融合进社区动态实践教学,开设非遗文化相关课程,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人文精神,指导学生亲身实践非遗技艺,课程涵盖杨家埠木版年画、金石传拓、剪纸、簪花、潍坊风筝、扎染、蜡染,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非遗文化研究项目,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博雅社区”就学生的审美需要、审美经验和内心世界进行关于的双向交流,这种对话使师生双方的见解得到相互关注和理解,通过实践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借助美育空间的拉近、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四、加强社区建设,营造美育氛围

“博雅社区”通过一楼一特色、一室一目标、一月一主题增强美育渗透力,为本校师生及周边社区及学校提供美育浸润的集合场景,增进师生在社区中的归属感、体验感,从而提升审美素养,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博雅社区”也注重美育氛围的营造,举办非遗文化主题展览、新时代主题展览、非遗知识竞赛、绘画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还鼓励本校老师的非遗文化社团,自主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和传承活动。

五、促进创新创业,产教实训融合

“博雅社区”按照“高校+实训基地+代表性传承人”的协同创新模式,将非遗与高校、产业、非遗与传承人有机融合。

首先,“博雅社区”积极与企业开展实训合作,通过深入实训基地、参观企业现场,完成企业调查报告,使学生认知专业、了解企业文化,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次,以社区为平台,把行业或企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请进来,让学生在社区近距离聆听非遗技能大师讲专业发展、讲职业生涯、讲新技术新工艺新形势,通过讲座交流技艺之美,感受一颗追求卓越的匠心;再次,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增强对企业、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具备创造美的本领;最后,引导学生参与非遗文化创新创业项目,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非遗文创产品,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1111111111.png

2222.png

微信截图_20250428145829.png



责任编辑:隋朋
潍坊职业学院博雅社区结合专业特色、将美育工作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积极打造“非遗+”文化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