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潍坊理工学院

潍坊理工学院:探寻潍县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鸢都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9 10:30:35 郑洪健 游清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4月16日,鸢都书院30余名师生党员、共青团员代表,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开展探寻潍县记忆,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实践活动。这场由党团师生联动的沉浸式思政教育,通过实地探访红色地标,让新时代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筑牢信仰之基。

17abc05a6839403e2b3cf7fed5745b7.jpg

党旗所指即是团旗所向。在博物馆序厅党徽浮雕前,鸢都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郑洪健带领全体师生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与馆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鎏金大字交相辉映。这座始建于1882年的建筑群,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镌刻着潍坊人民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志士并肩战斗的精神坐标。在讲解员引导下,师生们透过300余件珍贵文物、200余幅历史照片,触摸那段交织着苦难与抗争的岁月记忆。

5b39e2c68bcba686cd760493e418ea9.jpg

暗夜微光展区,泛黄的《集中营周报》手稿、斑驳的铁丝网残片,无声诉说着1942-1945年间2000余名盟国侨民被日军囚禁的至暗时刻。当看到英国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在阴暗囚室坚持绘制物理教学图表的场景时,团员丁昕昀感慨:这位苏格兰飞人'在生死考验中坚守教育初心,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复原的集中营劳作场景前,鸢都书院团委负责人游清雨老师特别指出:被关押侨民秘密成立的'自治委员会',与潍县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物资的壮举,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这正是当代青年需要传承的文明基因。

行至胜利友谊纪念碑前,环绕碑体的616只和平鸽雕塑振翅欲飞,底座浮雕定格着解放时刻侨民与百姓相拥而泣的历史瞬间。这座由42个国家侨民后裔共同捐建的纪念碑,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fe0e16d3ebd948280890814bdc90ac0.jpg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在传承历史记忆,勇担时代使命倡议书上郑重签名。这份由书院党总支牵头制定的行动纲领,明确要求青年学子做到三个转化:将历史伤痛转化为维护和平的自觉,将英雄事迹转化为砥砺品格的动力,将国际友谊转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这次党团共建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寻根,更是新时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的跨时空对话。我们要把潍县记忆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青春作为。

责任编辑:梁帅
鸢都书院优秀党员、团员代表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开展“探寻潍县记忆,汲取奋进力量”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