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领航 国奖风采 | 砥砺前行,虽远必达 (软件专刊)
青春榜样
为2025蓄势待发,我们向榜样看齐软件专刊
为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校学生奋发有为,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现推出“青春领航 国奖风采”专栏,集中宣传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希望全校学生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春榜样:段宇轩
个人事迹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段宇轩,女,汉族,2003年3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2023年度中国工商银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青鸥奖”优秀人才奖学金、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全国二等奖、第 17 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应用)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第 16 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软件应用与开发)三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设计大赛-AIGC创新赛全国三等奖、第 16 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信息可视化设计)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2023 首届数字高校双创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九届山西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山西省一等奖、第十七届 iCAN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山西内蒙古赛区一等奖 、第 17 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山西省(软件应用与开发)二等奖 、太原理工大学2024年学生田径运动会甲组女子4*400m接力第一名、太原理工大学校园马拉松获一等奖、“善行 100 功勋志愿者”荣誉称号,主持省级大创一项且拥有软件著作权一项。
个人感悟
成长像是一棵树在风雨中不断挺拔,每一次风吹雨打,都是一次蜕变与磨砺。回首大学时光,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更加坚定和成熟的自己。刚入大学时,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学业和多重挑战,内心充满焦虑。然而,正是在这些困境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突破自己,找到了成长的真谛。学术上,我从未满足于课堂的知识,而是主动参加科技竞赛,带领团队获得多个全国奖项。每一次的技术瓶颈和失败,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成长的力量。学会了在困境中坚持和突破,也学会了如何带领团队一起解决问题,最终取得成果。除了学术,我在组织活动、体育比赛和志愿活动中也获得了宝贵的成长。作为科学与技术协会主席,我与科协成员组织多个团学活动,经历了从零开始的困难,最终通过团队协作实现了成功。而在马拉松及校运会等体育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在身体和心理的极限中坚持,突破自我,并多次获得第一名的佳绩。并且多次参加志愿活动,获得“善行100功勋志愿者”荣誉称号。成长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不断超越自我、与他人合作、影响他人。每一次的失败和挫折,都是向成功更近的一步。如今,我站在大学生活的终点,充满信心,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我知道,每一次的跌倒和爬起,都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离理想的自己更近一步。
青春榜样:白小禾
个人事迹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白小禾,女,汉族,200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工商银行奖学金、2024睿抗机器人开发大赛国家一等奖、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国家二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挑战赛全国三等奖、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全国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第十七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西北赛区三等奖、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个人感悟
空山逢春花又开,新光再照赴远海。
大学,四年,二十岁,这些描述时间的抽象词语,在白小禾的池河里泛起涟漪,无数次想把关于青春的浪漫点墨于此,却发现其中的丰盈,不能为片纸所陈。
求知若渴,朝夕不倦,作为中共党员,白小禾始终刻苦用功,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成绩优异。大学三年综测成绩均位于年级前1%,加权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及奖励。
旁稽博采,格物致知,如果说课本上的知识挡住了理解专业的长度,那她就用更丰富的厚度去填补,在校期间白小禾参与多项学科竞赛,获得五项国家级奖项,七项省级奖项,参与发表论文一篇,主持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并顺利结项,以独立发明人发表专利一项,发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
知行合一,行以致远,她始终相信女性永远是自我人生的决策者,无需掩藏聪慧与天赋,无需傍身依附于他人,因此大学期间她领导开发了一款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的健康管理APP,希望能够全方位的呵护女性健康,用温柔与坚韧褪去来自社会的凝视、偏见、打压与矮化。女性力量将永远激励她,保持清醒,学会独立。
寒木春华,理想可期,白小禾发挥演讲特长,担任各大活动主持人,参与国际留学交流活动,并参与“校史宣讲”,有幸将百年校史从我口中诉说出去。
保持热爱,砥砺前行,心中有丘壑,眉目做山河,在未来奔赴更远的山海。
青春榜样:张潇
个人事迹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潇,男,汉族,200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2023-2024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度中国工商银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2022年度中国工商银行优秀学生奖学金、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23年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4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3-2024华为ICT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3年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4年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3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国家级三等奖、2022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国家级三等奖、2023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国家级创新创业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并且结题评级为学院唯一优秀项目。接受山西卫视《午间新闻》、太原日报《并州新闻》栏目采访。
个人感悟
大学的四年,宛如一场马拉松。每一次自我突破、每一次向新的顶峰迈进,都伴随着无数的汗水和努力。在我的项目和竞赛经历中,我深刻领悟到团队协作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与团队成员的每一次交流和讨论,都让我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得到提升。此外,失败与挫折也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一次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机会。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策略,并在新的挑战中持续前进。荣获国家奖学金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让我深刻理解到责任与使命的并重。作为学生,我不仅要专注于个人成长,还应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作出贡献。我希望在未来的旅程中,继续保持激情和动力,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将这份荣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此为新的起点,保持谦逊和求知的态度,继续攀登更高的山峰。
青春榜样:李静怡
个人事迹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静怡,女,汉族,2004年8月出生,共青团员,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青鸥奖”优秀人才奖学金、2023年第五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西赛区Web应用开发大学组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山西赛区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山西赛区铜奖、第九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曾任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综合事务部部长,获评太原理工大学“三好学生”,多次获太原理工大学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太原理工大学“学业优秀个人”、“文化艺术优秀个人”、“科技创新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个人感悟
初入校园之际,李静怡满心好奇与忐忑,就此开启计算机知识领域的探索之旅,她期许着能在大学时光里奋力拼搏,收获一段精彩纷呈的旅程。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秉持着这种信念,李静怡一路勇毅前行,攻坚克难,逐渐摸索出契合自身的学习路径。在 C 语言、前端开发、Java 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进程中,她巧妙地将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稳居班级前列,并在年级中位列前2.5%。大一学年下学期,她踏入竞赛领域,从起初的紧张不安与懵懂犹疑,逐步蜕变成为自信沉稳的项目负责人与答辩能手,在山西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山西赛区的赛场上,成功斩获银奖与铜奖的佳绩,于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中更是荣获全国一等奖的殊荣。与此同时,她积极投身科研领域,主持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当前各项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
在学业之外的其他领域,李静怡同样积极开拓进取。她踊跃参与团学工作,任职软件学院艺术团综合事务部部长,竭诚为老师与同学们服务,奉献力量。此外,她还积极投身勤工助学活动与志愿服务工作,将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意融入日常点滴生活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想多了全是问题,做多了都是答案”,李静怡将以持续的努力和实际行动,不断向前,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青春榜样:陈昱廷
个人事迹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昱廷,男,汉族,2002年11月出生,共青团员,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山西赛区一等奖、“先导杯”计算应用大赛奖西北赛区二等奖、2023年网络技术挑战赛西北赛区二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山西赛区二等奖、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山西省级赛二等奖 、2023年第十七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山西内蒙古赛区选拔赛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银奖、首届数字经济高校双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山西省级赛三等奖等奖项,发表计算机类会议论文三篇和软著两篇,参与山西省省级大创两项,考取软件中级设计师证书。
个人感悟
“代码筑梦,青春无悔”在数字与代码交织的奇妙世界里,陈昱廷满怀热忱,踏上了探索软件工程奥秘的征程。热爱,是他投身这片领域的初心,而坚韧,则是他一路披荆斩棘的力量源泉。
从校园的编程社团到各类激烈的专业竞赛,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遇。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的赛场上,他全神贯注地构建逻辑严密的代码结构,那些为了解决一个复杂算法问题而熬过的漫长夜晚,那些反复调试代码直至完美运行的时刻,都见证了他的坚持与付出。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顽强的毅力,他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让自己的代码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闪耀光芒。
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在大三学年加权成绩排名年级第五,发表多项学术论文和软件著作权,彰显了他对学术严谨性的执着追求。同时,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拓宽他的学术视野和技术能力边界。
而在那段充满意义的志愿服务时光里,他作为一名满怀激情与责任感的中共预备党员,更是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地用心传递着每一份爱的温度。434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不仅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见证,更是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与使命的生动体现。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他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的最前沿,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为社会贡献着一份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他愿用青春的激情与智慧,为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向着更高的山峰不断攀登,永不停歇,让热爱与坚韧伴随他在计算机的世界里一路前行,创造更多价值与成就。
青春榜样:马兆晨
个人事迹
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马兆晨,男,汉族,2004年8月出生,共青团员,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4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一次、单项奖学金数次、2022年校优秀社会实践个人荣誉称号、2023年校优秀社会实践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校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负责人)、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国家一等奖、第十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第四届智能照明及智能穿戴大赛取得国家一等奖两项、第十五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两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十四周年精英联赛国家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二等奖、第十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第十六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国家二等奖两项、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十四周年精英联赛国家二等奖、第九届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家三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十五周年精英联赛省级一等奖、山西省第九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三等奖、2022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省级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取得省级铜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校级金奖一项、校级银奖两项。
个人感悟
“秉持科技之光,怀抱创新热忱。”我时刻铭记着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时代使命。在本科学习期间,我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的浪潮中,有幸斩获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及科技竞赛奖项二十余项,并在2024年荣获了太原理工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社会实践队员”的荣誉称号。我坚持科研为魂,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索技术前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我担任了国家级大创项目的负责人,我们的探索成果在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荣获佳绩,包括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等大赛中斩获一等奖,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高新技术在社会服务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同时,我坚持实践为桥,曾作为学校机器人团队的副队长兼团支书,带领团队深入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为学校赢得了众多荣誉。这些实践经验不仅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术研究,我还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我多次参与社区科技普及和献爱心活动,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500小时。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追求学术上的卓越,更要心怀家国,勇于担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我已直博至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即将步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我立志为我校做出更多创新贡献,立志成为“技术精湛,心怀家国”的太理人,以及为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