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春领航 国奖风采 | 砥砺前行,虽远必达 (机械专刊)

发布时间:2025-04-27 11:21:37

为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校学生奋发有为,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现推出“青春领航 国奖风采 ”专栏,集中宣传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希望全校学生以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机械2203班  周文杰

1.png

1、所获荣誉

1.2022-2023年国家奖学金

2.2023-2024年国家奖学金

3.全国三维设计大赛15周年精英联赛国家一等奖;

4.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国家一等奖

5.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一等奖

6.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二等奖

7.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智能穿戴和智能照明大赛国家一等奖

8.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

9.蓝桥杯国家二等奖

2、生涯故事

教育不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双向的成长与探索。校园教研,凝聚着教育者的智慧与热情,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入党积极分子,男,共青团员,机械设计制造及某自动化2022级本科生。班级担任组织委员;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累计获得五项国家一等奖,两项国家二等奖;积极参与学院科研项目,发表一篇EI会议论文。

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周文杰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班级,担任组织委员,组织各项班级活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在竞赛领域,周文杰通过自学SolidWorks和单片机编程,积极投身学科竞赛,设计了多项作品,并在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五项国家一等奖和两项国家二等奖。他的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他在机械设计和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能力,也展现了他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科研方面,周文杰带领团队设计了一款针对小行星表面移动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深空探测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复杂地形适应性的挑战。他和团队成员一起,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成功开发出了能够在小行星等岩石星体表面稳定移动的机器人原型。这项工作不仅对我国的深空探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周文杰在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

机器人2202班  母超锐

2.png

1、所获荣誉

1.2023-2024年国家奖学金

2.2023年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及竞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3.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4.202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国家级三等奖

5.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国家级三等奖

6.第十届山西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

7.2024年第14届“挑战杯”山西省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2、生涯故事

衔为公之理想,怀服务热忱。母超锐始终铭记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紧密相连,以谦虚严谨、追求卓越的态度投身于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带着对学术的敬重与探索精神,母超锐在2023-2024学年中展现出色的学习能力,其加权综合成绩位居专业第三,证明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不懈的努力。他不仅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机器人团队视觉对抗项目,并带队参与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及竞技大赛等多项国家级竞赛,屡获殊荣。同时,他还加入了特种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代表学院出战互联网加竞赛,荣获银奖,展现了他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深厚潜力。

社会工作中,母超锐担任机器人团队副部长一职,以其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完善团队制度,策划并实施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团队内部的和谐共处与合作交流,工作表现得到高度认可,被评为优秀。此外,他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累积志愿时长达到31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盛世之下,任重而道远。母超锐不仅在学术和实践中不断进取,还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讲好科技故事,传播科学精神,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共同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他将继续秉持初心,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机械2102班  唐文婷

3.png

1、所获荣誉

1.2023-2024年国家奖学金

2.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3.2023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国家级一等奖

4.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级三等奖

5.2023年第六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6.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5周年精英联赛国家级二等奖        

7.2023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及竞技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2、生涯故事

我深知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参加了多种学科竞赛,主要奖项有:2023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一等奖、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大赛全国二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等。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我不仅提高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而且掌握了许多实用技能,如熟练使用 Solidworks 和CAD进行三维建模和绘图,能够使用Keil编辑单片机STM32的程序等。

在多个竞赛当中,我承担了单片机与视觉模块的程序编写与调试,并负责三维模型的设计,在此期间学会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授权了两项专利,培养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此外,我还在大二时进入校内实验室学习了半年多的激光熔覆,学会了一些实验设备如半导体激光机、显微硬度仪、光学金相显微镜等的使用,了解到了这类实验的流程,并坚持跟随实验非特殊情况未缺席过,认识到实验是需要耐心细心,是反反复复的过程。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检索文献与阅读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器人2202班  侯志龙

4.png

1、所获荣誉

1.2023-2024年国家奖学金

2.024年08月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3.2024年08月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4.2024年08月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5.2023年10月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及竞技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2、生涯故事

大一时候,我积极加入了国防军事训练营和机器人团队。在国防军事训练营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训练中,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未曾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与磨砺,从体能的锻炼到意志的锤炼,我都全力以赴。同时,在机器人团队里,我初次接触到了专业领域的实践操作,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精密的电子元件以及神秘的编程代码,既让我感到兴奋又充满挑战。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努力吸收着每一个新的知识和技能,试图在这个充满创新与探索的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二时,我在迎西校区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加入了小记者团,开始学习摄影技术。通过镜头,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还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这对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在学业上,我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边努力保障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边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在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省赛的备战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辛历程。从学长手中接过智行 mini2 后,便厄运连连。先是摄像头出现故障,无奈之下只能寄回返修,可等它再次回到我手中时,比赛就已经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更糟糕的是,在比赛前一个月,mini2 突然与电脑连接不上,在售后群里一番询问后,得知是系统出了问题,需要重装系统。在售后的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重装系统,但这意味着之前所做的许多调试工作都要重新来过,而此时距离比赛只剩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了。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泡在基地里。尤其是在比赛前的几天,更是彻夜调车,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调试每一个参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困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醒来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身心的疲惫几乎达到了极限,但心中对比赛的执着与对胜利的渴望让我始终咬牙坚持着。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答辩之前,我内心充满了紧张与不安。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如此高规格的答辩场合,面对台下众多经验丰富的评委老师,压力如山般沉重。虽然我提前对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做了准备,但仍有许多问题出乎我的意料。当站在答辩台上时,我努力让自己保持镇静,表面上看似镇定自若,可实际上双腿却早已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我只能凭借自己对项目的深入理解和平时积累的知识,尽力去回答每一个问题,在紧张与挑战中完成了这次难忘的答辩经历。

如今回首,那些曾经的迷茫与困惑、艰辛与汗水,都已化作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从最初的迷茫到如今的坚定,我在大学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经历了无数次的蜕变与成长。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跨越,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磨砺,它们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也让我坚信,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带着这份坚定与执着,继续在机器人领域深耕,为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李新玉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现推出“青春领航 国奖风采 ”专栏,集中宣传202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