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解读“江南”: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罗时进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发布时间:2023-04-01 14:14:51

3月29日下午,敬文讲堂第220讲在校本部敬贤堂举行。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时进教授,应邀作题为《解读“江南”: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

罗时进教授分别从江南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江南文化型社会的普遍表现、人文支点、基础力量、本色表现等方面对“江南”的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做了详尽而精准的解读。

1.jpg

罗教授首先阐明了“江南”“吴”等地理概念的含义,带我们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领略了江南的风貌。接着,从“杏花烟雨江南”的审美印象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烟雨江南。

江南自明清时期即形成了“文化型社会”,江南的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沉淀、兼容并蓄,而文化又与江南的经济互促互成。在山清水秀的富饶江南,文学艺术不断发展,江南成为无数的诗词、戏曲和书画的孕育之地。读书之风兴盛的江南典籍藏书甚富,教育环境优渥,古今人才辈出。罗教授以“萧剑”二字形容江南人的人文品质,又带领大家从“隐德、隐读”的视角,剖析了江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园林也是构成风韵江南的重要组成。“江南是一个典型,文脉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辉。”罗时进教授如是说。

2.jpg

3.jpg

同学们怀着对江南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向罗教授请教了“如何改变世人对江南‘小家气’的刻板印象”,也请教了罗教授关于“穿汉服”“拍短视频”等形式对于文化传播的看法。罗教授就此作出了深刻的分析解答。

诗人杜荀鹤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我们有幸身于江南,应当抓住机会,觅姑苏风情,品江南古韵,从江南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吾辈学于江南,将一身“江南之气”带到今后的人生中,成为建设家国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苏州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3月29日下午,敬文讲堂第220讲在校本部敬贤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