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渊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4-06-26 17:34:30

2024年6月17日,由山西大学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系列讲座”第八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1949-1966民间文学的建设与重构”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受邀开讲。山西大学文学院郭永平教授主持,山西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山西师范大学民俗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参与讲座。

11.png

在本场讲座中,毛巧晖教授指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历史的研究是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学、民俗学、人类学等不同学术取向的民间文艺观逐步整合到以解放区文艺思想为主导的人民文艺实践。民间文学在社会动员及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新样态及学术新趋向。民间文艺实践逐步从“民族的诗”转向“人民文艺”,从革命通俗文艺走向了民间文学,这在新中国学术重构中改变了民间文学的范畴,也影响了新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轨辙。就学术研究而言,五六十年代的民间文学话语经历了从“人民口头创作”回归民间文学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渐趋集中于“口头性”,术语转换引发的民间文学范围、界限问题的讨论,对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告诫和启迪意义。我们应以史为鉴,批判地看待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的发展,为当下中国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学科建设提供有益思考。

12.png

13.png

14.png

在学术讨论环节,各位老师、同学积极发言,从民间文学的学术体系与实践逻辑、革命通俗文艺的历史面向、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度研讨和交流共享,进一步深化了对民间文学知识体系、学科视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理解。

15.png

16.png

郭永平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从长时段看,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适应了时代需求,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关切。学术研究应面向社会文化建设需求的实际问题,拓展交叉性、整体性的研究路径,进一步提升学术解释力和学科发展竞争力。

17.png


责任编辑:罗传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6月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系列讲座”第八期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