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深耕红色育人,擦亮学生社区鲜红底色

来源:武汉东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13 16:41:04

武汉东湖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社区红色育人资源,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全面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不断提升思政引领效能,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心怀家国天下、勇担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党旗领航,构筑红色育人堡垒

一是强化党委统领,锚定社区育人“红色航向”。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牢育人主责。在建设之初,便将“红色基因铸魂、红色文化润心”确立为根本目标,在规划设计、资源调配、机制构建等关键环节,实施前置研究、科学决策,为建设精准定向。党委班子成员主动担当作为,全员下沉“联点包片”,通过座谈交流、专题调研等方式,及时破解社区建设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让红色成为学生社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二是完善组织体系,织密党建引领“全域网络”。构建党委带社区、党总支带驿站、党支部带楼栋、党员先锋岗带楼层的“四级引领”体系,推动10个二级学院党总支、36个实体型与功能型学生党支部、336个党小组以及2个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全面进驻社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网络,确保党的领导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让鲜红的党旗在学生社区高高飘扬。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激活党员干部“头雁动能”。实施“片区化管理+网格化服务”,将学生寝室楼栋划分为12个责任片区,打造12个红色驿站、12个党建联系点,安排全校187名辅导员常态化入驻,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实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在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选聘49名党支部书记、骨干辅导员及460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楼长、层长。近年来,涌现出了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教师先进典型28人。

图片 1

校党委书记下沉逐梦社区开展调研

二、文化润心,厚植红色育人沃土

一是营造浸润式红色文化场域。投入500余万元升级社区文化空间,新增文化石135块,新建青年毛泽东等名人雕像9座、红色主题文化长廊10条。社区主干道常年悬挂国旗、励志标语及优秀学生事迹展板;体育场LED大屏定期展播经典红色影片;校园广播开设“党史上的今天”特色专栏;校报编辑部定期编发《雷锋文史报》;读书云平台每周推送党史故事、红色“云书单”。营造形成了“目之所及尽是红色印记、耳之所闻皆为党史之声”的浓厚红色育人环境。二是构建立体式红色传播矩阵。成立融媒体中心,打造社区“1+12”新媒体矩阵,以校级新媒体平台为中枢,联动12个片区新媒体同步发声,传递党的声音。秉持“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微视角传递正能量”创作理念,推出《张伯礼院士在武汉的82天》《致新时代》《筑梦东湖》等300余个“十万+”爆款网络作品,师生多次在全国、湖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斩获大奖。2024年,作品《“听涛岸上‘锋’正潮”》获评湖北省高校优秀短视频,学校获评省级网络文化成果展示突出单位称号。三是打造沉浸式红色育人场馆。在社区建成雷锋文史馆、校史馆、军事模型展示馆等6大育人场馆,将前沿技术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雷锋文史馆打造AI“雷锋数字人”互动区,虚拟重现“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经典场景;运用VR技术720°全景复刻实体场馆,让师生身临其境感悟雷锋精神深刻内涵。2024年,师生共创作品《永恒的螺丝钉:走进雷锋文史馆》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二等奖”。

图片 2

组织新生参观我校雷锋文史馆

三、筑牢根基,深化红色育人行动

一是紧扣关键节点。每年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历史节点,举行集体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五四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红歌传唱、红色诗朗诵、党史舞台剧等活动300余场,吸引学生参与达2万人次。2024年,学生作品《红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等在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荣获“1金4银6铜”优异成绩。二是开设红色微课。实施“青马工程”,定期举办青年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开展“书记讲党课”“青年大学习”“品读红色家书”等特色活动。依托道德讲堂、青年讲堂等平台,每年邀请部队老首长、红色作家、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社区,讲述亲身经历与奋斗故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情感共鸣中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培育红色社团。成立大学生红色艺术团、“习研会”等社团组织,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团,以大学生视角开展朋辈教育,在社区举办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红色经典诵读、歌声中的党史等活动,让红色文化在学生群体中更具亲和力、感染力与传播力。2024年,3支团队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名单。

图片 3

举办“感恩·追梦”一二·九合唱大赛

图片 4

建党100周年大型音乐朗诵展演活动

四、铸魂赋能,激励青年挺膺担当

一是延伸红色育人链条。推动第一课堂资源向社区延伸,选聘21名优秀思政课教师担任校院两级兼职团委副书记和社团指导老师,将思政课开进社区、开进育人场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有机融合。每年举办“挑战杯”红色专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组织学生前往革命老区、非遗文化体验馆等开展实践调研,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责任担当。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4403项,科技文体竞赛奖2104项。二是发挥榜样灯塔效应。深入挖掘和培育学生先进典型,通过国家奖学金、“长江学子”“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评选活动,以及“五四”评优、“七一”表彰、“优秀学子巡回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宣传身边榜样。近年来,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朱鹏、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胡军等一大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优秀学生典型43人。三是擦亮党建育人名片。创新构建“五五六”社区育人新模式,精心培育10个社区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工作深度融合。孵化出了“全国百强社团”经济学社和被誉为“爱迪生社团”的大学生党员创新工艺社等一批优秀学生组织。学校多次受邀在全国、全省党建思政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相关做法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图片 5

“悦学习·跃青春”青春榜样颁奖典礼

责任编辑:衣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