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强能”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三维协同,匠心铸魂——构建社区文化育人新生态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文化生态
(一)顶层设计,强化文化与育人协同发展。制定《建筑工程系“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党团先锋领航站、蒲公英朋辈互助站、职海启航筑梦站、墨子创客空间站、鲁班工坊对话站、平安校园护航站”六大文化育人功能室建设,注重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结合,确保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建筑工程系“红色班墨匠心”学生社区服务站
(二)队伍入驻,打造文化育人共同体。建筑工程系加强顶层设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鲁班和墨子的工匠精神相融合,建立机制保障下的文化育人体系。落实院系领导、优秀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力量等群体进入社区,将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学生家庭等共同融入“一站式”社区队伍,建立“一核多元”文化育人共同体。
二、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和谐社区环境
(一)空间赋能,构建浸润式文化场域。推动社区场景重构,打造“红色班墨匠心”文化长廊,将“红色班墨匠心”思政铸魂育人工程的内涵、鲁班墨子人物简介等内容转化为可视化展墙,形成精神文化与社区生活的对话,营造良好社区文化传播氛围。
“红色班墨匠心”学生社区文化长廊建设
(二)空间深化,建设育人场域综合体。将学生社区作为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空间和组织单位,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实体场域。创新性设立青年会客厅、班墨文化展示区、文化艺术成果展示区、社团工作室、社区自习室等文化育人场所,打造身体锻炼区、羽毛球区、乒乓球区等多个功能分区,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艺术及体育活动50余次,广泛开展文化育人工作。
“红色班墨匠心”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场所展示
三、深化文化浸润,激活文化育人效能
(一)产教融合,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注重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发挥文化大课堂的育人作用。利用蒲公英朋辈互助站、职海启航筑梦站、墨子创客空间站与鲁班工坊对话站,创设“班墨建筑文化月”,开展建筑模型制作展示等活动,邀请专业教师进社区开展“社区大讲堂”,打造专业教育与文化育人的特色活动矩阵。
“班墨建筑文化月”模型作品展示
(二)匠心赋能,创新文化育人内容。建筑工程系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聚焦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方面的兴趣点、需求点,分区域、分模块创新文化育人内容及形式。建设党团先锋领航站,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入党积极分子服务站,组织学生利用重大教育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提高党性修养。利用蒲公英朋辈互助站、职海启航筑梦站开展“师兄师姐话经验”、“职业规划书设计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强化朋辈互助作用。利用墨子创客空间站以及鲁班工坊对话站开展专业及其他文化活动,邀请专业教师进社区开展“专业大讲堂”,举办系级“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次,手工品制作比赛8次,头脑风暴主题活动2次,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红色班墨匠心”学生社区文化育人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