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数据驱动 精准育人

发布时间:2025-04-30 01:51:35

为全面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现有条件,创新构建了基于数据管理分析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通过系统化的数据采集、多维度的分析研判和精准化的教育引导,实现了学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现将具体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风数据采集网络。基础数据采集方面,实行晨读打卡双轨登记制度(采用纸质签到+电子登记双轨制,由学习委员每日记录,辅导员每周核查),规范课堂考勤三级确认流程(教师点名-学委记录-班长复核三级确认制度),完善晚自习电子化记录系统(统计学生每周缺勤情况);学业数据管理方面,建立学生个人学业成长档案,包括课程测试成绩和学期绩点追踪表、评奖评优记录表、学科竞赛获奖登记表,实施教学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健全学业表现追踪制度;发展数据收集方面,建立五层八类分析法(根据学生每学年表现,将学生分为头部、中部等五类及勤奋型、拖延型等八类),精准施策。推行就业升学一生一策帮扶表和专项数据库,根据学生具体需求进行精准帮扶,逐年对就业升学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通过制定标准化采集规范,确保各类学分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

构建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型。在学业表现关联分析方面,开发基于多维度交叉分析方法,建立学习行为-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模板、设计晚自习时长-GPA变化追踪图表;在预警模型建设方面,基于学习行为(晚自习和课堂情况)和学业表现(挂科情况和成绩下滑情况)开发基于多维度指标的学业预警系统,建立分级分类的预警标准,完善预警触发响应流程;在评估体系设计方面,创新学习健康指数测评方法,构建班级学风综合评价模型,开发个人成长诊断工具;在规律挖掘应用方面,开展学习行为与学业表现的关联分析,研究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规律,探索优秀学生的成长轨迹。

建立数据驱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在组织保障方面,组建各班级的学习委员成立数据分析团队,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三级审核机制,班级学委带领三名班委每日记录原始数据、班长每周汇总校验、辅导员每月归档备份;在技术保障方面,开发出挂科预警公式、学习健康指数公式、学习标兵公式、芯火加油站帮扶公式,并定期开展数据分析能力培训,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通过构建完整的工作链条,确保数据分析与学风建设深度融合。

在数据治理模式方面,制定《学生数据标准化采集规范》、实行班级-年级-学院三级审核机制、建立动态更新与版本管理制度;数据分析模型建设方面,开发学业预警计算器、学习健康指数测评系统和班级学风建设评估模型三大分析工具;形成四项分析成果,《学生个人成长诊断报告》《班级学风建设白皮书》《重点帮扶对象清单》《优秀学生培养方案》,形成了用数据说话替代经验判断、用精准画像替代模糊认知、用科学分析替代主观臆断的数据赋能工作体制。未来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数据驱动的学风建设实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冯朦
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数据驱动的学风建设实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